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莎莎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相关...
  • 1篇术后生存
  • 1篇脾切除
  • 1篇脾切除术
  • 1篇脾切除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危险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性
  • 1篇门静脉
  • 1篇门静脉高压
  • 1篇门静脉高压症
  • 1篇门静脉血

机构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何方平
  • 2篇范晓棠
  • 2篇贺莎莎
  • 1篇石绣江
  • 1篇阿丽亚
  • 1篇冯娟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指数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指数(PI)模型。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相关HCC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ox风险比例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的预后的指标,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PI模型,并评价所建立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微血管侵润(MVI)、肿瘤最大直径(MST)、肿瘤数目(AT)、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均P<0.05);根据以上指标建立的PI模型:PI=0.317×NLR+0.958×MVI(是=1,否=0)+0.700×MST(<5 cm=0,≥5 cm=1)+0.945×AT(单发=0,多发=1)-1.168×TACE(是=1,否=0);验证结果显示,该PI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的AUC达0.795,界值为1.46,准确度为75.49%。结论:成功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切除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PI模型,为临床判断该类患者预后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贺莎莎范晓棠祝达何方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比例危险度模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PVT发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36例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Logit P并绘制各独立因素预测术后PVT的ROC曲线。结果: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VPBF)、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术后D-二聚体(D-D)、术中门静脉自由压力差(FPPD)为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抗凝药物(UAT)为术后发生PVT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Logit P=5.715-0.558×VPBF(cm/s)+0.592×MPV(f L)+0.707×D-D(mg/L)+0.573×FPPD(cm H_2O)-0.872×UAT(是=1,否=0),Logit P的临界值为-0.96,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8,准确度为86.9%,VPBF、MPV、D-D、FPPD所对应的界值点分别为13.85 cm/s、10.92 f L、3.54 mg/L、6.99 cm H_2O。结论:VPBF≤13.85 cm/s、MPV≥10.92 f L、D-D≥3.54 mg/L、FPPD≥6.99 cm H_2O可增加脾切除术后PVT的发生风险,术后UAT可有效减少PVT的发生;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判断此类患者术后PVT形成有较高的准确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贺莎莎范晓棠石绣江冯娟阿丽亚何方平
关键词:血栓形成门静脉肝硬化脾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