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立文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造纸
  • 2篇造纸工艺
  • 2篇旅游
  • 2篇藏族
  • 1篇地方依恋
  • 1篇信息共享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人类学
  • 1篇原住民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瑞图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美
  • 1篇逍遥
  • 1篇文化认同
  • 1篇文化自觉
  • 1篇显像
  • 1篇旅游开发

机构

  • 7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林立文
  • 5篇闫美霖
  • 2篇郝云华

传媒

  • 2篇艺术生活
  • 1篇西部皮革
  • 1篇铜陵职业技术...
  • 1篇旅游世界(旅...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标准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共享
2015年
在现代化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则是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共享的前提保障,因此既要注意共享意识的引导,培养相关的管理人员,提高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增强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同时应该逐步探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模式,以便于进一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武龙彪林立文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共享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枪朵藏族造纸工艺研究
2016年
枪朵藏族造纸工艺是在滇西北一带传承数百年的传统造纸工艺,近年来受困于当地水资源匮乏、植物原料的减少等自然环境因素,又有机械工业造纸的冲击,枪朵村的造纸工艺日渐衰落甚至停滞。2013年尼西乡政府开始对枪朵藏族造纸工艺进行"工艺复兴"扶持,枪朵村民小组的年轻人也积极地加入知谷老人的造纸工艺实验中,并自觉地沿袭着文化的传统,试图让尼西乡枪朵村藏族造纸工艺得以复兴。
闫美霖郝云华林立文
关键词:藏族造纸工艺文化自觉
白地村吴树湾东巴造纸工艺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2015年
香格里拉白地村吴树湾的东巴造纸工艺是东巴文化研究的活形态资料。东巴造纸工艺作为东巴文化的的重要部分,如同一条纽带链接并转换着"东巴身份"与"东巴造纸工艺人角色",为东巴文化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依据。
闫美霖林立文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
旅游开发背景下原住民地方依恋状况调查——以大理市双廊大建旁村为例
2015年
以往关于双廊的研究中,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居多,对于生活其中的原住民的关注则较少。本研究借助“地方依恋”本土化研究的两个子概念:即“经济依赖”“地方认同”对旅游背景下的双廊大建旁村原住民地方依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活动进入前,原住民对大建旁的依恋是以经济依赖作为核心的依恋关系,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年轻人开始走出大建旁在外面的城市寻找新的生计方式,原住民对大建旁依恋减弱。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认同成为维系原住民与大建旁依恋关系的最为重要的纽带,文化作为大建旁渔业文明遗存一方面充当着建构与旅游者差异的资源,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文化的认同在不断的加深。同时应该警惕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移植倾向,避免原住民文化的败落。
林立文闫美霖郝云华
关键词:原住民旅游开发经济依赖文化认同
中西人格美论分野在艺术创作中的显像——由孟子和柏拉图说起
2015年
人格美的探讨在中西艺术美学史上都有涉及,轴心时代中西哲人关于人格美的重视程度当属孟子与柏拉图。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柏拉图则有对“真善美”人格的赞誉有加,中西哲人在人格美论视角分野,最为直接的显像便是“侠”与“骑士”在人格美的殊途,艺术空间中这种分野给我们一种更加立体的认知展示。
林立文闫美霖
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费县薛庄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农业民俗资源开发是乡村民俗旅游开发最主要的内容,也是乡村民俗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费县薛庄镇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薛庄镇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目前薛庄镇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资源特色以及当地农业民俗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承受度来看,薛庄镇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以原生村落民俗旅游为核心,同时加强与本区红色旅游开发的联动机制探索,以此将会达到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
林立文
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
论藏族和睦四瑞图及其意义
2015年
吉祥图案是藏族生活中常见的符号,其产生和传播与宗教信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藏族吉祥符号是藏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反映藏民族精神特征和生活追求一面宝镜。通过一个拟人化的故事,细致介绍了和睦四瑞图案的来源,简要介绍了和睦四瑞图的表现手法,特别探讨了和睦四瑞图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意义,并从中反思藏族吉祥符号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揭示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符号的文化蕴含,认识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这是本文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闫美霖林立文
关键词:藏传佛教藏族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