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恒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血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择期行OPCAB的146例患者资料,纳入患者年龄不限,分为对照组(A组,51例),氨甲环酸组(B组,30例)和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组(C组,65例)。比较3组OPCAB患者血常规中的Hb、Hct、Plt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Hb、Hct、Pl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b、Hct、Plt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与A组(500±249)m L相比,B组心包纵膈引流量(404±150)m L和C组(405±186)m L心包纵膈引流量均减少(P<0.05)。3组患者的异体输血发生率分别为:A组78.43%(40/51);B组46.67%(14/30);C组16.92%(11/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与A组(871±422)m L相比,B组(600±272)m L和C组(323±130)m L患者的异体血输入量减少(P<0.05),并且C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较B组患者少(P<0.05)。3组患者术前PT、APTT、INR、FIB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PT、APTT、INR、FIB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OPCAB患者术后出血量以及异体血输血量。
- 张冰赵娜张冬梅温恒王萌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氨甲环酸自体血回输技术
- 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改良的培养方法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简单稳定、可靠的新生SD大鼠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使分离的心室肌细胞存活率和纯度更高.方法 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Ⅱ型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离心使用低转速(750r·6min-1),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使用培养板贴壁细胞的原位计数方法计算存活率,观察心室肌细胞生存过程当中的形态以及心率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室肌细胞纯度鉴定,结合共聚焦镜下观察心室肌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最初分离下来的心室肌细胞为圆形,形状饱满,亮度高,培养第1天,心肌细胞多数贴壁,伸出伪足,少数贴壁的单个细胞开始出现搏动,搏动的频率和节律不齐,培养3 ~4d后可铺满成单层,呈大片同心圆状,开始同步搏动,收缩有力,搏动频率多在40~90次·min-1.培养第5~7天的心室肌细胞搏动频率趋于一致,搏动频率多在80 ~ 100次·min-1.直至第9d后细胞的搏动频率逐渐下降,成纤维细胞逐渐优势生长,搏动细胞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心室肌细胞形态开始明显改变,培养第20天时,部分细胞停止搏动,形态发生很大的改变,心室肌细胞的胞浆出现空泡,原先出现的伪足的地方变细,开始出现断续的表现,细胞大多脱落;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室肌细胞纯度达93%以上;平均存活率达96%.结论 改进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室肌细胞,提高存活率和心室肌细胞纯度.
- 高小茹张冬梅郑月梅温恒
- 关键词: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
- 舒芬太尼后处理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Ⅳ级,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后处理组(SI组),每组20例,其中麻醉诱导F组用芬太尼5μg·kg-1,S组和SI组用0.5μg·kg-1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其余诱导药物各组相同。SI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通前5min给予0.2μg·kg-1的舒芬太尼,稀释浓度5μg·mL-1,输注时间2min,F组和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前降支动脉再通后(T2)、术毕(T3)和术后6h(T4)时抽取静脉血样,用ELISA测定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含量。记录各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搭桥根数、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计算术后24h心肌收缩力。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胸比、术前LVEF值、液体出入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硝酸甘油、多巴胺、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手术时间、搭桥根数、ICU停留时间、在院时间、拔管时间、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组术后24h心肌收缩力与F组和S组比较均降低(P均<0.05)。F组和S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浆cTnI和h-FABP浓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组从T1到T4血浆cTnI和h-FABP浓度呈下降趋势(P均<0.05)。T3时,SI组患者血浆cTnI浓度均低于F组和S组(P<0.05);T4时,SI组患者血浆cTnI和h-FABP浓度均低于F组和S组(P均<0.05)。组内比较,T3、T4时血浆cTnI浓度低于T1时(P均<0.05);SI组患者T4时血浆h-FABP浓度低于T1时(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能降低心肌酶cTnI和h-FABP的释放量,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惟惟郑月梅张冬梅温恒王萌王海滨
- 关键词:舒芬太尼缺血后处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肌钙蛋白
- 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作用
-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冠脉搭桥手术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OPCABG手术的心脏病人60例,年龄32~70岁,性别不限,ASAⅡ~Ⅳ级,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芬太尼组(F组...
- 张惟惟郑月梅张冬梅王海滨温恒王萌
- 关键词:舒芬太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H-FABP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高乳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高乳酸血症(Hyperlactacidemia)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结直肠外科,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89例,性别不限,年龄≥60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动脉血气、肝肾功及电解质等),术中生命体征(血压、尿量等)、术中处理措施(包括输液及血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等的应用),根据手术结束时动脉血乳酸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H组,60例)和非高乳酸血症组(N组,129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其术前一般情况和术中处理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病人围术期发生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H组患者肝功能Child评分、APACHEⅡ评分、肌酐、AG和NLR均高于N组(P<0.05);H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体重指数(BMI)低于N组(P<0.05);H组患者术中晶体液使用量及尿量少于N组(P<0.05);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压低于入室基础血压的20%~30%、30%~40%及>40%的持续时间均长于N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OR=1.206;95%CI:1.094~1.329,P=0.000)、阴离子间隙(AG)(OR=2.017;95%CI:1.196~4.404,P=0.009)、肝功能Child评分(OR=5.417;95%CI:1.283~7.329,P=0.001)、术中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持续时间(OR=1.729;95%CI:1.553~2.962,P=0.026)以及手术时间(OR=1.973;95%CI:1.952~2.994,P=0.013)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AG、肝功能评分、术中低于基础血压30%持续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温恒张冬梅张惟惟高小茹
- 关键词: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手术高乳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