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龙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咬肌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术后
  • 2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颌骨
  • 2篇髁突
  • 2篇面部
  • 1篇修复术
  • 1篇牙列
  • 1篇牙列拥挤
  • 1篇拥挤
  • 1篇支抗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治疗
  • 1篇中低位
  • 1篇腮腺
  • 1篇伤膏

机构

  • 8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8篇周小龙
  • 5篇王高丽
  • 5篇王金雨
  • 4篇邹晶
  • 3篇李凤霞
  • 3篇王俊
  • 2篇王俊
  • 2篇吕飞飞
  • 1篇夏欣
  • 1篇李巧梅
  • 1篇李婷婷
  • 1篇谢蕊
  • 1篇张义玲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矫治青少年重度牙列拥挤错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青少年重度拥挤的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观察分析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重度拥挤的安氏Ⅰ类、Ⅱ类错畸形患者17例,在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在未增加任何辅助支抗的情况下,矫治疗程16~24个月。矫治结果显示,牙列拥挤解除,尖牙、磨牙关系中性,覆、覆盖正常,面型良好。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头影测量显示,上中切牙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内下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内上角(L1-MP)、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LL-E)显著减小,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U1-L1)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对矫治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重度牙列拥挤患者效果较好。
李凤霞王俊王金雨郝兰清邹晶周小龙和王刚王高丽谢蕊李婷婷张义玲
关键词:青少年
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MEBO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后瘢痕形成、面部外观及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短为12 d,最长为25 d;随访1个月~2年,除5例患者失访外,其余13例患者的面部外观及功能均恢复正常,愈后皮肤仅留有轻度色素沉着,皮肤弹性较好.结论 MEBO治疗额颞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操作方法简便,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疗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俊郝兰清王高丽吕飞飞王金雨邹晶李凤霞周小龙和王刚
关键词: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湿润烧伤膏疗效
湿性医疗技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通过湿性医疗技术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介绍一种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对85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湿性医疗技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愈后疤痕及面形、功能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8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最短12 d,最长72 d,74例患者面形及功能恢复正常,伤区皮肤弹性好,瘢痕较轻;11例失访,2例鼻尖、鼻小柱皮肤及鼻翼软骨缺损愈合时间最长,愈后左侧鼻孔边缘遗留V形缺损,湿性医疗技术可能对软骨无作用。结论:湿性医疗技术可以使面部软组织缺损达到较为理想的愈合,操作方法简单,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
王俊郝兰清王高丽吕飞飞夏欣王金雨邹晶和王刚周小龙李巧梅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缺损湿性医疗技术
牵引复位固定术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固定术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颞下颌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髁突低位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牵引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CMI、DI、P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7.23±6.8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3.40±6.23)min,住院时间为(8.62±1.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30±1.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MI、DI、PI评分分别为(0.11±0.02)分、(0.19±0.03)分、(0.03±0.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5±0.03)分、(0.25±0.04)分、(0.05±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固定术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CMI、DI、PI,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
周小龙胡明陈攀李明军和王刚
关键词:坚固内固定术
不同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比较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组织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软组织修复的皮瓣不同分组,其中60例行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者纳入对照组,35例行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2个月采用Likert Scale量表和UW-QOL生存质量问卷调查量表分别评估患者治疗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观察到了血管危象、组织瓣坏死等并发症,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09%、97.14%,分别与对照组的7.69%、9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口腔闭合功能及语言功能分别为(8.57±1.46)分、(8.95±1.64)分、(8.61±2.03)分、(8.34±2.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1.39)分、(7.42±1.96)分、(7.68±1.42)分、(7.26±1.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供区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瘢痕增生,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13.35±2.42)d,明显长于研究组的(12.05±1.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而言,股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口腔闭合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胡明周小龙和王刚王龙娇
关键词:口腔颌面肿瘤
腮腺前缘咬肌入路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对2009—2017年安康市中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53侧)髁颈下及髁突基部骨折患者,采用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复位固定,分2种方法处理面神经,一种[16例(19侧)]是在咬肌表面解剖显露面神经后自面神经间横断咬肌手术;另一种[30例(34侧)]是不刻意寻找面神经,在腮腺前缘咬肌表面直接打开咬肌筋膜,显露咬肌后横断咬肌,直达升支骨面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全麻清醒后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查,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功能障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前缘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无论显露面神经与否,均可降低面神经损伤风险,在面神经解剖方法上及防止面神经损伤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
王俊王高丽郝兰清王金雨周小龙和王刚胡明李凤霞
自体牙骨粉与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 比较自体牙骨粉与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院的60例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牙骨粉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伤口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者的成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牙骨粉的成骨、修复效果均优于β-磷酸三钙,更适合推广应用在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的治疗中。
周小龙胡明
关键词:颌骨囊肿Β-磷酸三钙
咬肌表面面神经间入路手术治疗髁状突中下段骨折临床应用研究
王俊王高丽郝兰清王金雨周小龙和王刚胡明邹晶李凤
髁状突骨折发生率占整个下颌骨骨折的25-30%,对颌、牙合功能影响较大,且髁突是下颌骨的发育中心,儿童髁突骨折还会影响整个面部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或关节强直等并发症。髁突骨折的治疗始终存有争议,主要原因在...
关键词: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