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晶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究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UW-FA)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UWFA与5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别适用的眼底体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海德堡UWFA及55°FFA的患者124例248只眼,对比分析UWFA和55°FFA所能显示的视网膜范围及对不同眼底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超广角镜头一次可观察到150°眼底,单张UWFA图片的成像面积是单张55°FFA图片的3.2倍,配合患者的眼球转动,超广角镜头能更好地显示远周部视网膜,特别是能显示55°镜头难以拍摄到的鼻侧及下方远周部视网膜,五方位UWFA图片即可显示完整眼底。超广角镜头更适合拍摄累及周边视网膜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周边变性、血管渗漏、无灌注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但其对后极部病灶细节的展现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与传统55°FFA相比,UWFA能更好地显示远周部视网膜,简便高效地诊断及监测累及远周部视网膜眼底病变;55°FFA能更好地显示后极部病灶。在进行FFA检查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变特征,个性化灵活选择镜头。
- 麦桂英卢晶李梅刘入源王肖曹迪闫宏罗燕吕林
- 关键词: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无动物源性成分培养体系快速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 随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研究的开展,需要优化无动物源性成分(xeno-free)培养体系快速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Cs)向RPE细胞分化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科研及临床需要. 目的 建立xeno-free培养体系,优化快速诱导hESCs向RPE细胞分化的方法. 方法 将hESCs克隆团接种至Vitronectin XFTM,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noggin、10 ng/ml DKK-1以及1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培养2d,第2~4天将培养液中noggin质量浓度减至10 ng/ml,并加入5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第4~6天移除培养液中的noggin和bFGF,第8~14天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 CHIR9902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SCs在分化为RPE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以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RPE细胞特异性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变化量.结果 分化培养第14天,部分细胞呈多角形并呈现铺路石样排列,且细胞内可见色素颗粒;培养第35天,诱导分化的细胞内表达RPE细胞特异性抗原Mitf及RPE65;培养至第60天,细胞内富含黑色素颗粒且呈规则六边形.与诱导分化前比较,诱导分化第7天和第14天hES-RPE细胞中Mitf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3.43±2.77)倍和(8.91±2.83)倍,而RPE65 mRNA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4.60±3.94)倍和(87.16±9.32)倍,分化第7天和第14天细胞中的Mitf mRNA和RPE65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分化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ESCs可在含尼克酰胺、DKK-1、noggin、IGF-1和CHIR99021的xeno-free优化培养体系中快速分化为RPE细胞.
- 刘秋慧王菁田蓉王肖曹迪卢晶罗燕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
- 特发性黄斑前膜在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炫彩成像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形态学特点,探索黄斑前膜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选取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0例(10眼),行炫彩成像和层扫OCT检查。分析前膜形态学特点;测量前膜不同颜色深浅区域厚度,比较二者有无差异;分别通过炫彩成像及层扫OCT两种途径测量前膜面积,比较二者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分析最佳矫正视力与前膜面积及中心凹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炫彩成像能清晰展现特发性黄斑前膜为黄绿色的膜样组织,颜色越深处膜越厚;通过炫彩成像图像和层扫OCT图像所计算的黄斑前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矫正视力与前膜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呈负相关。【讨论】炫彩成像可以更清晰直观的评估黄斑前膜形态,通过炫彩成像图像所测的前膜面积可以作为监测特发性黄斑前膜发展和转归的量化指标。
- 王肖林少芬卢晶王易珅吕林罗燕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抑制Claudin-3表达对体外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 观察腺相关病毒(AAV)介导小发夹RNA(shRNA)干扰抑制Claudin-3表达对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RGC分为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细胞接种24 h后,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RGC分别转染AAV-shScramble和AAV-shClaudin3.转染96h后,活细胞荧光动态显微镜观察目的病毒转染效率;β-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GC轴突长度;免疫荧光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观察RGC凋亡形态;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RGC Claudin-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GC Claudin-3、VEGF、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活细胞动态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AAV-shScramble组、AAV-shClaudin3组RGC病毒转染效率均>50%;病毒转染96 h后,AAV-shClaudin3组RGC轴突长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63.274,P<0.05);AAV-shClaudin3组RGC密度较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明显减低,可见细胞核皱缩、趋边以及细胞核裂解形成的凋亡小体.AAV-shClaudin组RGC的Claudin-3、VE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408、160.533,P<0.05).AAV-shClaudin3组RGC的Claudin-3、VEGF、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671、420.552、62.669,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AV-shScramb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348,P<0.05).结论 AAV介导shRNA干扰抑制Claudin-3的表达可下调VEGF、Bcl-2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促进RGC凋亡,抑制RGC轴突生长.
- 曹迪张晓梅卢晶王肖刘入源刘秋慧罗燕吕林
-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
- 慢性肾脏病患儿父母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CKD)患儿的父母CK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新收入住院的CKD患儿(年龄<14岁)的父母(肾脏病组)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120份,了解患儿父母的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乙肝病史及吸烟情况,进行体质指数测量及尿常规检查。以同期住院的非CKD患儿的父母40例为对照组。结果肾脏病组120例中,既往诊断肾脏病11例(9.2%),高血压5例,乙型肝炎4例,无糖尿病者和肥胖者,吸烟者20例(16.7%);尿常规检查异常25例(20.8%)。对照组既往诊断肾脏病1例(2.5%),乙型肝炎1例,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者,吸烟者5例(12.5%);尿常规检查异常者1例(2.5%)。两组比较,肾脏病组尿检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孤立性血尿患儿父母的尿检异常明显高于其他肾脏疾病和对照组。两组的既往肾脏病史、高血压、乙型肝炎、糖尿病、肥胖及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患儿的父母是CKD高危人群,对孤立性血尿患儿的父母进行尿常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
- 毛晓燕赵京卢晶连丹冯日晴蒋小云莫樱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儿童父母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