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凌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观察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将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只能维持血糖正常2~3d,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持续降低血糖30d以上。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 罗芸薛毅珑李雁凌李新建
- 关键词:微囊胰岛细胞移植糖尿病
- APA-BCC镇痛微囊在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生物学变化被引量:6
- 2005年
- 了解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囊)植入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形态、活率及亮氨酸脑啡肽(LEK)分泌的变化。将APABCC微囊按常规腰穿方法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7或8天时采取脑脊液,观察APABCC的形态、细胞活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LEK的含量。移植7天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值由移植前的8.8降为2.4;脑脊液中APABCC微囊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活率由平均91.2%降为89.1%;LEK含量较移植前增加了1.65倍。将APABCC微囊植入癌痛病人脑脊液中能够保持细胞存活、分泌亮啡肽,并产生镇痛效应。
- 罗芸李雁凌薛毅珑郭水龙高宇红崔忻
- 关键词:移植手术亮氨酸脑啡肽脑脊液癌痛脑脊液生物学
- APA微囊移植免疫隔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分别将APA空微囊、牛嗜铬细胞 (BCCs)和APA微囊化BCCs(APA BCCs)移植到绵羊的蛛网膜下腔中 ,观察宿主细胞免疫指标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移植后血中淋巴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 ;APA微囊包裹可明显阻止BCCs移植引起的血中CD4 + T淋巴细胞比例、CD4 + CD8+ 值和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 ;APA微囊包裹可减轻羊移植区组织反应 ,延长移植物的存活。结论 :APA微囊具有免疫隔离效果 ,可有效地阻止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 郭水龙薛毅珑李新建罗芸田磊李雁凌张佐云
- 关键词:微囊免疫隔离
- 人工肝支持技术建立及治疗急性肝衰动物实验
- 2003年
- 肝功能衰竭死亡率甚高,临床缺乏有效的疗法.由于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采用人工肝支持技术可通过暂时地肝功能支持作用,使急性肝衰者获得肝脏组织再生修复的机会、使慢性肝衰者获得肝移植的机会.近年发展的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是以外来的肝细胞与肝衰者的血液进行交叉灌流,通过肝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发挥暂时地肝功能替代作用.
- 薛毅珑赵世峰陈小平张佐云李新建罗芸黄小强李雁凌
- 关键词:急性肝衰动物实验
- 长期体外培养条件下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在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下,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形态及其细胞活率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室完成。①材料:细胞为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海藻酸钠和多聚赖氨酸由SIGMA公司提供;DMEM-H培养液由GIBCO公司提供;加强型小牛血清由HYCLONE公司提供。②方法: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CO2孵箱中,定期换液。③观察指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囊及囊内细胞的形态;以锥虫蓝染色法计数囊内细胞的数量和存活率,观察时间为8个月以上。结果:①微囊包裹后1d时,光镜下见微囊呈圆形,囊膜完整,表面光滑;囊内为单个细胞,均匀散在分布。体外培养35d时,微囊仍呈圆形,囊膜完整,表面光滑;囊内细胞聚集成体积较小的团块。体外培养240d时,微囊形态无明显变化;囊内大部分细胞已聚集成多个体积较大的团块,少数微囊内的细胞聚集成一个大的细胞团。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囊内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从最初的(54±10)个/囊减少到培养243d时的(35±7)个/囊,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囊内细胞的活率无明显改变,开始为95%,到培养243d时仍有93%的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可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
- 崔忻高宇红李雁凌薛毅珑
- 关键词:嗜铬细胞活率生物材料
- APA-BCC微胶囊蛛网膜下植入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按数字分级法(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记录止痛药使用情况;按WHO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按孙燕等指标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1)APA-BCC注射后0.5~5天,在停用、减量和/或降级使用其它镇痛药的情况下,其镇痛的有效率(CR+PR)为84%、总有效率(CR+PR+MR)为96%,镇痛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2)1至2次使用后镇痛持续时间为9~220天,明显长于现有镇痛药.(3)APA-BCC治疗后,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4)APA-BCC注射后,除部分病人出现与常规蛛网膜下腔注射相近的轻度不良反应外,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单次使用1.5剂量时,2例患者出现了难以耐受的下肢震颤和背部沉重压迫感等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APA-BCC微胶囊植入脑脊液内对癌痛病人具有明确的长效镇痛作用.
- 薛毅珑罗芸徐龙河高宇红何立敏崔忻李雁凌郭水龙李新建田磊潘静坤孙燕罗健张伟京李留树邸立军张树才王杰军
- 关键词:癌症疼痛嗜铬细胞免疫隔离镇痛效应微胶囊病人
-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脊髓蛛网膜下移植治疗17例癌痛病人的初步观察
-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BCC) 异种移植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作用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17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病人,年龄33-75岁;女性12例,男性5例。肿瘤为...
- 薛毅珑何立敏李留树王捷王振福李新建张莉崔忻朱建华罗芸钟大光李雁凌
- 关键词:BCC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微囊化
- 文献传递
- 冷冻猪肝细胞在生物型人工肝系统中生存状态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冷冻复温后猪肝细胞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中的生存状态。方法用酶法从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脏分离猪肝细胞,将1×1010猪肝细胞冷冻保存在-196℃液氮中,1个月后复温,将等量冷冻和新鲜猪肝细胞分别培养在BALSS中,比较其形态、存活率和白蛋白、尿素、葡萄糖合成功能及对利多卡因的转化功能。结果冷冻保存的猪肝细胞,复温后存活率较高,在培养于BALSS时其生化功能、利多卡因转化功能及超微结构与新鲜肝细胞类似。结论用冻存方法保存猪肝细胞可试用于BALSS系统。
- 周霖薛毅珑楼敏田磊李雁凌张佐云
- 关键词:肝脏细胞冻存方法
- AP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异基因移植的长效镇痛效应的研究
- 建立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异种移植的作为长效镇痛方法的技术,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了解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一、牛嗜铬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增殖活性1.BCCs的活率与...
- 薛毅珑王鲁宁李新建罗芸王振福徐龙河郭水龙崔忻李雁凌何立敏张莉李留树
- 关键词:嗜铬细胞微囊化镇痛效应异基因移植单胺类物质
- 文献传递
-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中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 2005年
- 为了优化制备条件, 简化工艺, 控制质量, 本文观测了APA(海藻酸盐 聚赖氨酸 海藻酸盐)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过程中部分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与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囊的粒径与静电微囊发生仪脉冲频率呈负相关; 与推进泵速度呈正相关; 与针头内径呈正相关。随着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加, 膜厚度显著增加。微囊的粒径不随聚赖氨酸成膜反应时间延长而改变, 但影响膜的厚度。柠檬酸钠的液化时间对微囊的粒径与厚度均无明显影响。通过优化制备条件,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将具有更好的通透性、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强度。
- 李新建薛毅珑陆庆国李雁凌高宇红
- 关键词:免疫隔离微胶囊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