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细胞
  • 2篇分化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培养
  • 1篇诱导成骨
  • 1篇原因及分析
  • 1篇脂滴
  • 1篇脂肪组织
  • 1篇术中并发症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去分化
  • 1篇去分化脂肪细...
  • 1篇髋骨
  • 1篇髋骨折
  • 1篇无血清
  • 1篇无血清培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共培养

机构

  • 3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李翼飞
  • 2篇齐新文
  • 2篇谭伟源
  • 2篇安荣泽
  • 2篇袁小洪
  • 2篇叶燕彬
  • 2篇陈军平
  • 1篇王兆杰

传媒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能力
2017年
背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在体外条件下将细胞与另一种细胞共同培养。对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横向分化研究多采用体外条件下成脂诱导液诱导成骨细胞发生横向分化,而忽略了体内环境中细胞互相作用的因素。目的:探讨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熟脂肪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成脂横向分化的能力。方法:(1)选取小鼠成纤维样3t3-l1前体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2)实验分组:A组接种成熟脂肪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下室),B组接种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以1∶4比例接种到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上室),C组单独培养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3)检测指标:分别在7,14,21 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各组细胞三酰甘油相对含量、成脂目的蛋白PPARγ2表达,并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观察;以0,24,36 h为截点检测B组与C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培养2周时,3t3-l1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胞质内脂滴增多呈亮圆形,油红O染色鉴定后备用;(2)细胞形态:B组共培养7 d时呈长梭形,未见透明脂滴;14 d时胞质内出现黑色颗粒及小圆形脂滴;21 d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脂滴变大;(3)茜素红染色:7,14,21 d时B组细胞呈染色区减少的趋势,C组细胞无明显变化均呈大片着色区;(4)油红O染色:7,14,21 d时,B组细胞染色区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C组细胞染色阴性且无明显变化;(5)三酰甘油:B组细胞三酰甘油聚集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B组组间及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无明显变化(P>0.05);(6)MTT抑制率:B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时间成正比,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Western blot实验:B组细胞PPARAγ2蛋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且与时间成正比,与A、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8)结果提示,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
齐新文安荣泽李翼飞袁小洪陈军平谭伟源叶燕彬
关键词:骨细胞横向分化细胞共培养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脂滴丢失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低氧低血环境是去分化过程的起始条件也是脂肪细胞发生形态显著改变的重要诱导因素。利用天花板培养法培养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成为前体脂肪细胞,此过程中最显著的形态变化是存在于脂肪细胞胞质中并占据脂肪细胞体积90%的脂滴的丢失,细胞由单房圆形变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并获得了多向分化潜能。本文基于去分化脂肪细胞(DA)的无血清培养,从低氧、低血等诱导因素方面综述脂肪细胞去分化的调控机制,为之后进一步研究去分化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并对脂肪细胞去分化的天花板培养提供简便可行的培养模式。本文查阅近10年有关低血低氧对脂肪细胞去分化影响的文献,并对脂肪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脂滴丢失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翼飞王兆杰
关键词:去分化脂肪细胞无血清培养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及分析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1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7例,女61例;年龄为43~87岁,平均5...
齐新文安荣泽李翼飞袁小洪陈军平谭伟源叶燕彬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