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力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直肠肿瘤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肠癌
  • 4篇肠肿瘤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直肠癌手术
  • 2篇外科
  • 2篇腹腔镜直肠癌
  • 2篇腹腔镜直肠癌...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癌
  • 1篇预后
  • 1篇原发癌
  • 1篇手术体会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机构

  • 5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延安大学

作者

  • 5篇李小军
  • 5篇王晓辉
  • 5篇周力
  • 4篇刘瑞廷
  • 2篇仝聪
  • 1篇姚建锋
  • 1篇刘瑞延
  • 1篇姚剑锋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治疗直肠癌同时伴右半结肠癌手术体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同时行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右半结肠癌与直肠癌并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同时手术。13例患者中3例进行腹腔镜下全大肠切除,回肠 J 型储袋肛管吻合术,10例行Ⅰ期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CME)。CME 原则均行 D3手术,直肠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行直肠前切除9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例。中转开腹1例。结果术前肠镜探查符合率69.23%(9/13),腹腔镜手术探查发现4例。12例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无肠黏连肠梗阻。手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1-3天,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6-9天,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0.8)天。9例完成3年随访,7例无瘤存活。结论对于同时伴有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是一种比较好的探查和手术根治方式,Ⅰ期切除安全、有效。
周力王晓辉李小军刘瑞廷姚剑锋仝聪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手术多原发癌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常见出血部位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常见的出血部位,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3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常见出血部位、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根据手术日期,将入组患者分为2012年组(91例)、2013年组(122例)和2014年组(142例),统计不同年份组患者出血率的变化。结果 3个不同时间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常见出血部位按术中出血率的高低依次为精囊腺尾部(63.0%,131/208)、肠系膜下血管(27.3%,97/355)、Toldt间隙(24.2%,86/355)、直肠侧韧带(12.1%,43/355)和直肠后间隙(8.2%,29/355);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的部位依次为:直肠后间隙(14.1 ± 7.1)ml、肠系膜下血管(12.7 ± 6.1)ml和精囊腺尾部(12.4 ± 6.5)ml;精囊腺尾部和直肠后间隙止血耗时相对较长,止血时间分别为(11.5 ± 6.6)min和(10.3 ± 7.8)min。2014年组患者较2012年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35 ± 19)ml比(81 ± 24)ml,t= 16.243,P= 0.001],手术时间缩短[(205 ± 50)min比(235 ± 55)min,t= 4.296,P= 0.001]。2012年组和2014年组,Toldt间隙的出血率分别为39.6%(36/91)和7.7%(11/142),肠系膜下血管出血率分别为44.0%(40/91)和9.2%(13/142),直肠后间隙出血率分别为15.4%(14/91)和0.7%(1/142),直肠侧韧带出血率分别为29.7%(27/91)和2.1%(3/142),精囊腺尾部分别为79.6%(43/54)和50.6%(41/81);上述5个常见出血部位的出血率均显著下降,但精囊腺尾部出血率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其他部位(χ2= 11.792,P= 0.003)。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常见出血部位包括精囊腺尾部、肠系膜下血管、Toldt间隙、直肠侧韧带和直肠后间隙,尤以精囊腺尾部出血率高,且出血量
王晓辉周力李小军刘瑞廷姚建锋仝聪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
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16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的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疝环大小、疝缺损部位、术前合并症、修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因素,筛选影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对高危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70个月,平均34.5个月,共有15例复发,复发率为9.2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BMI、疝环大小、修补手术方式及切口愈合5个因素对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而患者的性别、疝缺损部位、术前有无合并症及手术时间对其无影响(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除年龄因素以外,其余4个因素均是影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5例复发疝均给予再次修补手术,随访至今(平均随访23个月)再无疝复发。结论肥胖、疝环大小、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是引起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合适对策是预防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关键。
周力王晓辉李小军刘瑞廷
关键词:切口疝外科手术复发高危因素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持镜技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持镜手的作用及相关持镜技巧.方法 总结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持镜经验[总共577例,其中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 152例,直肠癌前切除术(AR) 425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悉直肠解剖、熟知术者操作习惯、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特点及步骤是配合术者手术、确保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安全的必要条件.
王晓辉周力李小军刘瑞延
不同部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10年5月间行直肠癌根治术且资料完整的5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位直肠癌(高位组)91例,中位直肠癌(中位组)168例,低位直肠癌(低位组)263例,分析比较3组间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结果:高位组发病年龄最大(64.3岁),肿瘤直径最大(5.1 cm),病理分期最早,5年生存率(63.7%)居中(P<0.05);中位组与高位组在发病年龄上相似,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病理分期上,中位组介于高和低位组之间,5年生存率(69.6%)最高(P<0.05);与高、中位组相比,低位组发病年龄偏低(60.1岁),肿瘤直径较小,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较晚,3年及5年生存率最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新辅助治疗、Miles手术可以提高低位直肠癌的3年(75.6%,74.1%)及5年生存率(48.8%,53.0%)(P<0.05),腹腔镜技术不是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部位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低位直肠癌预后较差。慎重保肛、新辅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有积极的作用。
王晓辉周力李小军刘瑞廷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