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安
- 作品数:39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 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刃剑被引量:16
- 2009年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扎根新文化场的丰厚土壤、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批判借鉴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专制主义、平均主义等封建糟粕又阻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批判和改造,旨在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俞红徐长安
- 关键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青年马克思的人格特点初探
- 1991年
- 众所周知,马克思以其伟大的共产主义学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对人类的卓越贡献,是与他从青年时代便初步锻炼造就的卓越人格分不开的。青年马克思的人格是一个具有超群的智慧、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非凡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等诸要素协调发展的完整人格,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徐光徐长安
-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完整人格马克思恩格斯信念人格特点
- 论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被引量:4
- 2006年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特定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要求。只有在全社会普遍树立和谐至上的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合重于纷争的思维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祁秦徐长安
-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特征
-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说的新发展
- 2003年
- 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说做出了新的贡献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 ,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 。
- 徐长安颜旭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
- 军事文化发展规律初探被引量:1
- 2006年
- 军事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辩证否定律,从自在到自为的前进跃迁律,渐变与突变相结合的螺旋上升律,分化与整合相结合的互融互动律。
- 徐长安
- 关键词:军事文化
- 研究军事文化论纲被引量:6
- 2005年
- 建设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对于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必须探讨军事文化的内涵与分类、产生与发展、特征与功能,军事文化对战斗力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要求。
- 徐长安
- 关键词:军事文化先进军事文化建设
- 洪亮吉无神论思想述评被引量:1
- 1992年
- 洪亮吉,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字君直,又字雅存,号北江,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今武进县)人,清乾嘉年间的经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洪亮吉通经史、音韵,工诗文,尤长地理之学,一生著作颇富,有《洪北江全集》(收入《四部丛刊》传世.《意言》二十篇,是他的主要哲学和无神论论著,对当时盛行的鬼神迷信和佛道神学进行了坚决的批判.一、天地无神 百物自生“山川社稷风云雷雨皆有神乎?”洪亮吉断然回答:“无也”.那么为什么人们又说有神呢?那是因为“山川社稷风云雷雨之神,林林总总,皆敬而畏之.是山川社稷风云雷雨之神,即生于林林总总之心而已.”人们对山川大地的伟大力量缺乏了解,无法抵抗,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感到神秘莫测。
- 徐长安
- 关键词:洪亮吉无神论思想果报有神论黑虎形质
-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被引量:8
- 2003年
-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 徐长安杜红燕
- 关键词:儒家理想人格道德
- 传统法律心理对培养现代化公民意识的二重作用被引量:1
- 2002年
- 传统法律心理同任何文化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公民的权益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等等,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二重作用。为此,必须培养公民的健康法律心理并探索建构现代公民意识的合理途径。
- 徐长安宋新夫
- 关键词:法律心理公民意识二重性
- 以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创新,要求认真总结古今中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创新的经验教训,努力形成宽松的政治氛围,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社会环境;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筑牢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形成文化创新的群众性热潮;继续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健全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
- 徐长安
- 关键词: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