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青
- 作品数:34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古诗十九首》为“歌诗”辨被引量:8
- 2005年
- 产生于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向被视为五言诗的最高典范,但对于其是否入乐可歌并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始立于汉武帝,乐府所采之诗,汉人原本称之为“歌诗”;因乐府所采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就将其称为“乐府”。乐府亦由官署名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后人不察,多视《古诗十九首》为一般意义的乐府诗,本文则辨其为入乐可歌之“歌诗”。
- 刘旭青
- 关键词:乐府古诗歌诗《古诗十九首》
- 论歌谣与戏曲之互动及其民俗文化传播——以浙江戏文山歌、戏班歌谣为例被引量:4
- 2007年
- 浙江是南戏的发源地,戏曲文学源远流长。本文从浙江的戏文山歌、戏班歌谣考查了戏曲与歌谣之间的互动关系,歌谣的传播方式及其在娱乐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并解读这些歌谣对研究浙江地方戏曲史、戏班史和戏曲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刘旭青
- 关键词:戏班戏曲文化
- 汉代郊庙歌之文化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汉代郊庙歌有两组 ,即《安世房中歌》十七章与《郊祀歌》十九章。这两组歌诗的创作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它蕴含了两个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对伦理作用的反思 ;二、对生命意识的关怀。
- 刘旭青
- 关键词:生命意识
- 蚕神信仰及其民间习俗——以太湖流域蚕桑谣谚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太湖流域是我国蚕业的发源地之一,养蚕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反映蚕神信仰及民间习俗的谣谚。解读这些蚕桑谣谚,揭示出传统的农耕经济结构是蚕神崇拜和信仰的心理基础;这种蚕神崇拜和信仰渗透到了蚕乡民众的岁时习俗和人生礼俗之中。这些蚕桑谣谚也是了解和研究太湖流域蚕桑文化和太湖文化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史料和区域文化研究价值。
- 刘旭青
- 关键词:民间习俗
- 社会网络视角下农村失独老人养老路径探索
- 2014年
- 通过文献分析与个案访谈发现农村失独老人主要面临着物质支持匮乏与精神慰藉不足的困境,依据社会网络理论,我们认为应该增加农村失独老人的社会资本,重构农村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失独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 张薇刘旭青
- 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村养老
- 文化视野下的湖州风土歌
- 2007年
- 地方风土歌是反映地方风物、习俗、节令的歌谣,它不仅表现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反映了人民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湖州风土歌地方特色鲜明,乡土味很浓,反映了湖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以文化视野来解读湖州风土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湖州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颇有意义。
- 刘旭青
- 关键词:文化视野
- 砚台(水井)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砚台(水井)。;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盛装墨汁和搁置毛笔。;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图1。
- 刘旭青
- 文献传递
- 古代农时节令谚的文化考察
- 2018年
- 农时节令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在农事活动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的概括和总结,这些谚语满足千家万户在农耕、渔猎、外出等方面的需求。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天象占验、节令占验、月令占验、其他杂占四个方面;这些农时节令谚不仅是中国久远的农耕文化和文明的见证,也是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这些广泛流传于南方稻作区的农时节令谚,仍具有科学实践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刘旭青
- 关键词:天象节令月令
- 浙江商贩文化中“叫卖歌”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叫卖歌是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商品介绍手段;是商品经济发展年代的一种质朴的歌声,是最经济、最通俗、最普通的广告;是商品销售与民间文艺结合的广告词。流传于浙江的各行各业叫卖歌,为我们展示了其内涵丰富的叫卖文化,是我们研究浙江社会、民俗生活和商贩文化的最珍贵资料。
- 刘旭青
- 关键词:民间文艺广告词
- 砚台(圆台)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砚台(圆台)。;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盛装墨汁和搁置毛笔。;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立体图1。;5.剖视图为俯视图A-A向的剖视图。
- 刘旭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