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东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流
  • 1篇预后
  • 1篇替罗非班
  • 1篇综合征
  • 1篇无复流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疗效
  • 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篇氯吡格雷
  • 1篇氯吡格雷治疗
  • 1篇慢血流

机构

  • 2篇贵州省安顺市...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裴东
  • 2篇黄青
  • 2篇徐磊
  • 1篇杨天和
  • 1篇张明静
  • 1篇王元芬
  • 1篇张云东
  • 1篇吴亚军
  • 1篇陈燕萍

传媒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徐磊杨天和张云东裴东张明静黄青曹光营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 nary syndrome,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增加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性。方法纳入1286例ACS患者,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入院前长期治疗组(氯吡格雷组,n=162)与未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组(非氯吡格雷组,n=1124)。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ACS复发、脑卒中发病、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氯吡格雷组合并症发生率、心脑血管病史与既往血运重建治疗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氯吡格雷组(均P<0.001);氯吡格雷组患者住院期间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氯吡格雷组(均P<0.05)。出院30d氯吡格雷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病率、ACS复发率均显著高于非氯吡格雷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期氯吡格雷治疗是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95%CI:1.03-1.83,P=0.045),也是出院30 d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1,95%CI:1.39-5.76,P=0.02)。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是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徐磊陈燕萍裴东王元芬黄青吴亚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氯吡格雷不良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