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韩方海

韩方海

作品数:34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直肠
  • 22篇肠癌
  • 21篇直肠癌
  • 16篇手术
  • 13篇肿瘤
  • 12篇结直肠
  • 9篇结直肠癌
  • 9篇肠肿瘤
  • 8篇直肠肿瘤
  • 7篇切除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外科
  • 6篇胃癌
  • 5篇系膜
  • 4篇直肠癌根治
  • 4篇直肠癌手术
  • 4篇盆腔
  • 4篇保肛
  • 4篇保肛手术

机构

  • 34篇中山大学孙逸...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韩方海
  • 9篇杨斌
  • 5篇王振宁
  • 3篇王自强
  • 3篇陈志涛
  • 2篇卢云
  • 2篇李伟华
  • 2篇曾兵
  • 2篇姚宏伟
  • 2篇李乐平
  • 2篇曾军
  • 2篇李海
  • 2篇王贵玉
  • 2篇钱群
  • 2篇池畔
  • 2篇卫洪波
  • 2篇俞金龙
  • 2篇陈翔
  • 2篇唐超明
  • 2篇夏立建

传媒

  • 11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结直肠肛门外...
  • 5篇中华结直肠疾...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技术路径被引量:10
2020年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根据全球癌症数据[1],全球185个国家结直肠癌年发病例数为180多万,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0%,直肠癌病例数大约为70多万,结直肠癌是美国四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0年统计[2],全美国结直肠癌147950例,其中直肠癌为43340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例,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
韩方海钟广宇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留自主神经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的解剖和技术要点被引量:9
2019年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直肠癌标准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TME手术的普及,盆腔植物神经保护(PANP)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根据作者经验和结合国内外文献,介绍保留PANP相关的新认识和技术进展。笔者认为,在开展直肠癌TME手术时,有六个部位容易发生盆腔植物神经损伤,需要识别和保护: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下丛,上腹下神经丛及腹下神经的近端,盆丛前丛的近端,盆丛后丛的主干,盆丛后丛的终末支,盆腔内脏神经以及血管神经束(NVB)。要完整保留PANP,需要熟悉盆腔筋膜解剖层次和神经走行在层次部位,在直肠固有筋膜和腹下神经输尿管前筋膜之间分离,可以完好地保留腹盆腔自主神经系统,以筋膜层膜为导向,进行筋膜之间分离,以神经为导向,实现精准直肠癌手术,对于提高手术质量,保护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周声宁韩方海
关键词:直肠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26280例结直肠癌患者MLH1和PMS2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MLH1和PMS2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内7家医院的结直肠癌数据平台的患者205 071人次,其中26 280例免疫组化信息和病例信息满足研究标准。分析MLH1和PMS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MLH1缺失率4%,PMS2缺失率3.25%。两种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男女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发病年龄均小于正常表达组患者(均P <0.0001)。其第二原发癌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MLH1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肿瘤最大径大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清扫淋巴结总数目也高于正常表达组(均P <0.0001)。此外,与正常组相比,MLH1表达缺失组呈现明显家族聚集倾向(P=0.001)。而在部位上,肿瘤部位发生在右半结肠的患者数据显示,MLH1和PMS2蛋白缺失的发生率高于蛋白表达正常组。肿瘤分期方面,MLH1和PMS2蛋白的T分期在表达缺失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1),M分期中,PMS2蛋白缺失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低于正常组患者(P=0.0008)。结论 MLH1与PMS2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早,肿瘤体积大,右半结肠比例相对较高,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更高,伴有更高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且与病理分期存在密切关联。
张园园邹霜梅王振宁韩方海夏立建张睿俞金龙乌新林赵志勋王锡山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MLH1多中心研究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19年度报告: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被引量:75
2020年
目的介绍"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CCCD)"的登记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中心现有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及前瞻性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目前全国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为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立"中国结直肠外科大数据研究协作组(C-CBD)",设计并建立CCCD",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收集并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自全国性、多中心登记录入CCCD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进行标准化整理及统计学处理,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共计纳入来自全国61个中心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72650例,其中直肠癌占57.9%,结肠癌42.1%,术前临床TNM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别为18.6%、42.5%、30.7%及8.2%;行腹腔镜手术占56.7%,开腹手术占43.3%,行D1、D2及D3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占2.1%、51%及46.4%;行R0、R1、R2手术切除等分别为96.2%、2.2%、1.6%;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器械吻合为主(约占98%),手工吻合仅占2%;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3.2%;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平均检出淋巴结15.9枚,直肠癌手术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为1.7%。结论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数量庞大,术后近期效果良好,但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的完整性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姚宏伟李心翔崔龙张卫王自强池畔揭志刚孙跃明韩方海卢云陶凯雄王贵英何显力董明王振宁李海钱群李乐平卫洪波李伟华房学东李俊张忠涛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研究者团队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被引量:36
2023年
目的汇总分析CCCD数据库自2018年3月建立以来的录入数据,对当前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国内结直肠癌外科治疗及进一步建设数据库提供依据。方法在原有CCCD数据库框架内进一步优化数据登记流程,于2020年1月起对结直肠癌病人临床信息全面采用前瞻性填报登记以及系统升级,汇总数据库升级前/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及比较分析,分析中国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73个中心的结直肠癌病例830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学诊断基线信息在数据库升级前/后无明显变化,直肠癌(57.6%)占比仍高于结肠癌(42.4%),近90%的直肠癌位于中低位直肠。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比例有所上升,数据库升级后的腹腔镜手术比例>80%。手术R0切除率有所下降(95.5%),而R2切除率有所升高(2.6%)。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002(NRS2002)、CAPRINI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等指标的登记完整度在数据库升级后显著提高,直肠癌MRI检查及围术期治疗信息记录也更加全面。总体术后并发症率下降(10.1%),切口感染仍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发生率下降为1.7%,数据库升级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且以吻合口漏最常见(发生率1.3%)。结论通过前瞻性数据录入,数据登记质量明显提高,今后数据库建设的重点应为术后并发症规范化登记以及随访信息的完善。
姚宏伟李心翔崔龙张卫池畔王自强石晋瑶揭志刚孙跃明卢云韩方海何显力陶凯雄王权王贵英王振宁李海钱群李乐平卫洪波李伟华房学东张忠涛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研究者团队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治体会被引量:6
2017年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名称较多,又称为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TF),是McFarlane在1832年首次报道,1838年Muller命名为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随后Stout又将其命名为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AF是一种来源纤维组织的罕见肿瘤,占纤维组织肿瘤的1.19%。病理学形态上表现为良性,组织学特性为无包膜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达到阴性切缘,具有易于复发的特性,但不发生远隔脏器转移。
韩方海周声宁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韧带样纤维瘤病理学形态浸润性生长组织学特性硬纤维瘤
PPARγ辅激活因子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99例胃癌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GC1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PGC1α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Borrmann分型密切相关(P<0.05),而与复发、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C1α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预后(OS)及无复发生存预后(RFS)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GC1α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OS和RFS明显相关,其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郑森友谭嘉男陈志涛黄静周声宁杨斌韩方海
关键词:胃癌预后
解读第15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被引量:18
2018年
日本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也是最早对胃癌进行系统治疗的国家之一。从1962年制定第一版胃癌处理规约(简称规约)‘“,到2017年出版15版规约.历经55年。多次修订更新,开展了许多开拓性工作,对治疗理念进行不断更新。
韩方海杨斌
关键词:胃癌癌发病率
胃癌NOSES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结直肠癌NOSES在国内迅速开展和普及,给胃癌微创治疗带来重要的启示,体腔内消化道重建技术的成熟让胃癌NOSES成为可能。随着我国早期胃癌病例数增加,微创理念下的胃癌NOSES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但现今胃癌NOSES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胃癌NOSES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分别进行阐述。
谭嘉男韩方海
关键词:胃癌微创手术
直肠癌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13
2020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1]。以外科手术和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模式,其中手术是能够使肿瘤获得根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理念、器械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低位直肠癌保肛率逐年提高。然而,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可达10%~20%[2]。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往往需要再次手术干预,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也增加远期复发与长期病死率。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减轻因吻合口漏所引起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结直肠外科医师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于存在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直肠癌患者,往往需要行预防性回肠或横结肠造口[3]。
杨斌周声宁韩方海
关键词:吻合口漏结直肠外科消化道恶性肿瘤放疗化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