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省保德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18年
- 目的:探求子宫内膜增生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10例,将其根据盲抽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子宫内膜厚度、VEGF水平、PBAC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可通过降低VEGF水平而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减少月经出血量。
- 刘湘
-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
- 浅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 2009年
-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一些类似恶性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如局部侵犯,远处播散、易复发等。有时候病变微小却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痛经和持续盆腔疼痛等,而有些病变广泛、巨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却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 刘湘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基层医院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我院产科352例剖宫产资料。结果 20个月的剖宫产率平均为10.62%.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胎位异常(23.86%),相对头盆不称(14.2%),瘢痕子宫(13.35%),脐绕颈(9.94%),胎膜早破(5.97%),中、重度妊高征(5.97%),而社会因素比例(3.13%)有所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较同期国内大城市医院剖宫产率40%以上的现状,我院剖宫产率虽然符合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标准,但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也发生着变化,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结论剖宫产率的改变已经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复杂化,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对产科医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教育力度。只有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刘湘
- 关键词:剖宫产发生率
- 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化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患者98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及通液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输卵管通畅情况、再阻塞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79.5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至少一侧通畅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阻塞率较对照组低,宫内妊娠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方可提升气滞血瘀型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手术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再阻塞率,提升宫内妊娠率。
- 刘湘
- 关键词:不孕化瘀通络方中医药疗法
- 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危重患者32例的临床探讨
- 2011年
-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和分娩方式。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资料进行分析。≥34周终止妊娠重度子痫前期17例,子痫10例,子痫抽搐控制后2h终止妊娠6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8例,早产儿8例。剖宫产24例。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经镇静解痉等治疗后最基本的处理原则是适时终止妊娠,剖宫产终止妊娠是临床处理中主要的措施之一。
- 刘湘
-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
- 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的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某医院产科352例剖宫产的资料。结果:这20个月的剖宫产率平均为10.62%,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胎位异常(23.86%),相对头盆不称(14.2%),疤痕子宫(13.35%),脐绕颈(9.94%),胎膜早破(5.97%),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病(5.97%),而社会因素比例(3.13%)有所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较同期国内大城市医院剖宫产率40%以上的现状,处于边远地区的某医院剖宫产率虽然符合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标准,但是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也发生着变化,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结论:剖宫产率的改变已经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指征复杂化,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对产科医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教育力度,通过医患双方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刘湘
- 关键词:剖宫产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