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忠清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手术前
  • 2篇手术前后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后
  • 2篇颅咽管瘤
  • 2篇激素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岩斜区
  • 1篇乙状窦
  • 1篇乙状窦前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入路
  • 1篇矢状
  • 1篇矢状窦
  • 1篇矢状窦旁
  • 1篇矢状窦旁脑膜...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三博脑科...

作者

  • 6篇周忠清
  • 5篇石祥恩
  • 2篇于春江
  • 2篇张宏伟
  • 2篇钱海
  • 1篇刘方军
  • 1篇张永力
  • 1篇吴斌
  • 1篇杨扬
  • 1篇宋明
  • 1篇宋风霞
  • 1篇宋凤霞
  • 1篇孙玉明
  • 1篇杨庆哲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治疗岩斜区脑干腹侧巨大占位
2011年
目的 探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在广泛侵及斜坡-脑干腹侧巨大肿瘤和椎-基底动脉复杂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和1例巨大颅内外沟通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并广泛侵犯岩斜及鞍旁区域,对此3例临床、影像资料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例巨大肿瘤近全切除,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术后10d好转,但周围性面瘫较术前加重,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术前水平。例2、3巨大椎一基底动脉瘤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均有好转,行走正常。结论远外侧一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对于侵蚀全斜坡的巨大颅底肿瘤或椎一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吴斌周忠清石祥恩杨庆哲宋明
颅内外搭桥术对症状性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病人经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采用超声测量术中血流量,MRI灌注(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或CT灌注(CTperfusion,CTP)评估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和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结果术中搭桥血管血流量为(81.36±30.41)ml/min。术后3 d CTA证实搭桥血管通畅率100%。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CBF改善13例,rCBV改善7例,MTT改善18例,TTP改善22例。术后病人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9例。随访3个月搭桥血管通畅率96%,6个月时通畅率84%。术后2年死亡2例。20例随访满5年,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结论对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病人,颌内动脉搭桥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是治疗上的一种有效选择。
于在涛周忠清杨扬刘方军钱海孙玉明石祥恩
关键词:搭桥术颌内动脉脑血流动力学长期随访
16例老年颅咽管瘤手术前后内分泌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老年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总结此类患者垂体功能低下的特点,为手术前后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60岁以上颅咽管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前以垂体功能低下为突出表现及以此就诊的比例分别为12.5%(2/16)、6.25%(1/16),术前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比例为93.8%。所有患者手术后短期内激素功能下降到低点,血清皮质醇、甲状腺素水平低下和尿崩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术前。但内分泌功能达到低点后尚可改善,随访时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1例(6.25%),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9例存在永久垂体功能低下,其中初次手术后永久性功能低下占77.8%(7/9),再次手术后比例为100%(2例)。结论老年颅咽管瘤患者治疗前内分泌功能低下较为常见,但被严重低估,术后继发内分泌功能紊乱较术前更为常见,特别是复发者,加强监测评估、及早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减少手术风险、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宋风霞张宏伟周有情周忠清石祥恩于春江
关键词:老年颅咽管瘤手术激素
痉挛性斜颈2种手术方法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痉挛性斜颈为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多见于成年人。美国2007年的流行病学调查[1]发现其患病率高达170/100000。痉挛性斜颈的治疗主要应用肌内注射肉毒素和手术。但是由于肉毒素效果有限,最终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切断术联合C1~6后支切断术,其有效率为70%~90%[2-3]。
钱海周忠清石祥恩
关键词:痉挛性斜颈
手术前后激素替代治疗对颅咽管瘤患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手术前后激素替代治疗对颅咽管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66例颅咽管瘤患儿,根据垂体各轴系功能检测结果,术前10例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出院前均给予激素支持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儿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无因甲状腺危象、垂体危象而死亡者。术后随访(2.47±1.47)a,存活59例,其中11.86%(7/59)未服用任何药物,88.14%(52/59)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10.61%,全部发生于术后1 a内。初治患儿随访时8.89%(4/45)复发,复发患儿随访时4.76%(1/21)再次复发。手术后1、2、3 a及3 a后新增复发人数分别为18、6、1、1例,合计26例。术后总复发率7.60%,平均复发时间12.6个月。结论颅咽管瘤患儿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宋凤霞张宏伟周忠清张永力石祥恩于春江
关键词:颅咽管瘤激素替代疗法外科手术预后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电话联合门诊方式对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与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3例患者术后复发11例。肿瘤大小、病理分级、Simpson切除分级、瘤周水肿、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Simpson切除分级、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肿瘤大小、Simpson切除分级、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病理分级、瘤周水肿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孔传祥周忠清马福兴
关键词:矢状窦旁脑膜瘤复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