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颈椎
  • 3篇手术
  • 3篇前路
  • 2篇弹力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抑制
  • 2篇盐酸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抵抗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前路手术
  • 2篇节段
  • 2篇颈椎前路
  • 2篇抗凝血
  • 2篇脊柱
  • 2篇关节
  • 2篇阿司匹林

机构

  • 14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14篇张健
  • 9篇吕守正
  • 3篇李立和
  • 2篇丁弘
  • 2篇王永
  • 2篇李志勇
  • 2篇殷春芳
  • 2篇王彦平
  • 1篇周治国
  • 1篇张政
  • 1篇闫亮
  • 1篇刘英春
  • 1篇郭强
  • 1篇李志永
  • 1篇黄建新
  • 1篇刘宝阳
  • 1篇张霞
  • 1篇赵日光

传媒

  • 3篇河北医学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血栓弹力图的阿司匹林药物抵抗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血液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的阿司匹林药物抵抗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待检抗凝血分别应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测定血栓强度MA<Sub>CK</Sub>和含有肝酯酶的血栓弹力图杯测定血栓强度M...
李立和张健王彦平丁弘
文献传递
比较研究全肩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将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切开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开展全肩关节镜切开术的45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UCLA评分与ASES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VA 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与A组的6.67%则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肩关节镜切开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与疼痛症状.
殷春芳张健吕守正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损伤切开治疗临床疗效
基于血栓弹力图的阿司匹林药物抵抗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血液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血栓弹力图的阿司匹林药物抵抗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待检抗凝血分别应用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测定血栓强度MA<Sub>CK</Sub>和含有肝酯酶的血栓弹力图杯测定血栓强度M...
李立和张健王彦平丁弘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对4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消创、骨折复位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然后采用植皮覆盖创面。结果:植皮一期成活大于90%34例,大于85%7例,截肢1例。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具有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和截肢率高的特点。早期积极纠正休克,处理并发症,选用适当的植皮方法,是有效保存肢体,使肢体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关键。
王永吕守正辛国臣张健
关键词:四肢皮肤撕脱伤
免疫球蛋白联合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头孢吡肟注射液60 mg/(kg·d),分两次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400mg/kg,1次/d。两组患者治疗7~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p O2)水平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健王静
关键词: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免疫球蛋白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97年至2010年颈椎前路手术702例,早期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67例次,发生率为9.5%。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融合、前路减压加椎间融合器融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结果:喉返、喉上神经损伤20例,上呼吸道阻塞14例,内固定并发症8例,切口及椎管、颅内感染7例,脊髓神经根损伤6例,脑脊液漏4例,髂骨取骨区并发症4例,食管瘘2例,植骨块移动2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提高手术技能,术后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黄建新吕守正李志勇张健张政
关键词:颈椎前路脊柱融合术并发症
α-D-葡萄糖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D‑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属于利用可见光,通过测试反应结果颜色的变化来测试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试剂Ⅱ中仅有变旋酶一种有效组分,葡萄糖色原物及工具酶同在试剂Ⅰ中,由于体液中β‑D‑葡萄糖生成的红...
李立和张健刘宝阳
文献传递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矫形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的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矫形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AIS)青少年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AIS青少年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矫形器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矫形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矫形器治疗AIS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效果。
殷春芳张健吕守正
关键词:矫形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带来的远期并发症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日益增加。为降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来代替腰椎融合术,并进行了大量关于腰椎非融合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对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节段性不稳及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等领域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目前虽然完全不能取代融合术,但至少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与融合术的代替方法。由于是新生事物,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有关术后并发症的报道极少,本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在目前阶段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张健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腰椎
X线片对预测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准确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骨盆与髋关节前后位片预测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型号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标准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排除标准为合并对侧髋关节病变、既往髋臼骨折、骨代谢疾病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部61例患者手术前后均拍摄标准位置骨盆及髋关节前后位片、患髋蛙式侧位片。采用随机数余数法分组:骨盆组31例,髋关节组30例。比较组间髋臼假体、股骨假体、股骨头假体型号预测的准确率、型号差值、术后肢体长度差(LLD)以及术后X线片实际放大率。对组间假体型号预测准确率采用x2检验,对假体型号差值、术后LLD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对X线片实际放大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假体周围骨折及术后早期脱位发生。骨盆组髋臼及股骨假体准确率均低于髋关节组,但无统计学差异(x2=0.794,P>0.05;x2=1.971,P>0.05);股骨头假体准确率两组无差异(x2=0.355,P>0.05)。骨盆组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偏小,且骨盆组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差值明显大于髋关节组(Z=-1.983,P<0.05;Z=-2.2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假体型号差值、术后LLD两组无差异(Z=-0.189,P>0.05;Z=-0.59,P>0.05)。术后平片放大率骨盆组(116.7±3.5)%显著低于髋关节组(119.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P<0.01)。结论标准位置髋关节前后位片实际放大率更接近模板放大率,因此髋关节前后位片能更准确预测股骨假体及髋臼假体型号。
张健李志永郭强吕守正张霞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髋假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