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明
- 作品数:22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鞍山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大气电场仪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介绍了大气电场仪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大气电场仪可实时获取雷电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数据追踪雷电的移动轨迹和电场强度变化,形成特定区域的雷电短时预警,避免和减轻雷电可能造成的灾害和损失。
- 杨春明徐书璋
- 关键词:大气电场仪电场强度
- 安徽地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被引量:3
- 2024年
- 文章利用基于安徽省2010—2020年闪电定位监测数据及马鞍山市1998—2022年雷电灾情统计资料,采用闪电密度(强度)计算模型,分析地闪活动频次、密度(强度)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研究得出:地闪活动是雷电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马鞍山地闪密度为0.04~1.50次/(km~2·a^(-1)),地闪强度为0.50~0.71 kA/(m~2·a^(-1)),地闪密度(强度)较大的地区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实施农村建(构)筑物内外防雷系统改造、雷电区域拦截、电气设备浪涌保护等综合雷电防御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结果以期为农村防灾减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 杨春明陈晓伟朱浩
- 关键词:农村致灾因子
- 雷电防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以防雷实践中遇到的接地电阻不稳定、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过长、两级SPD的安装间距、加油站罩棚等防雷问题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证实安全可行,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 杨春明周俊胡敬喜范正义王亚坤
- 关键词:雷电防护电涌保护器接地电阻电压降
- 大气电场仪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 介绍了大气电场仪在雷电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利用大气电场仪可实时获取雷电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数据追踪雷电的移动轨迹和电场强度变化,形成特定区域的雷电短时预警,避免和减轻雷电可能造成的灾害和损失.
- 杨春明徐书璋
- 关键词:大气电场仪电场强度
- 建筑物对大气电场畸变影响的数值模拟
- 2025年
- 利用马鞍山2个大气电场仪站点2019—2021年的监测资料,借助MATLAB工具,运用数理统计、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建筑物对大气电场测量值的畸变影响,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大气电场仪安装在建筑物顶部时,模拟的电场畸变系数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相关,建筑物越高,大气电场畸变系数也越大,畸变越显著,畸变区域越趋于半球状;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大气电场畸变系数随着建筑物宽度增加而减小,建筑物最窄处电场电势最密集,电场畸变效应表现也最剧烈。大气电场仪安装在地面时,模拟的大气电场畸变系数与建筑物距离呈正相关;在不同高度、宽度的群体建筑物之间,畸变效应最显著位置为群体建筑物顶部最窄处,群体建筑的共同屏蔽作用,使得大气电场值较小区域位于群体建筑之间。模拟畸变系数对长期监测大气电场均值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杨春明
- 关键词:建筑物大气电场数值模拟
-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雷电防护措施
- 通过对大桥雷电防护区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确定了大桥防雷分类等级,并针对此分类较全面的介绍了大桥的直击雷、侧击雷以及雷电波侵入的雷电防护措施,同时计算分析了磁场强度对左、右汊桥(2区和4区)航道内过往船只的影响,结果表明:...
- 杨春明
- 关键词:公路桥雷电灾害安全防护磁场强度
- 文献传递
- 安徽马鞍山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利用2006--2009年安徽省LD—II型闪电定位资料,对马鞍山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马鞍山地区以负闪为主,负闪占总闪电数的98%,平均闪电强度44.5kA。正负闪电发生的频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闪电季节变化上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集中发生在5—9月的雨季,占总闪电频次的97%;闪电日变化上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和21:00。闪电强度冬季低、夏季高,多集中于20~30kA之间。平均地闪密度有两个明显的极大值中心,一个是穿越和县和含山中部的狭长带状区域,另一个集中在和县北部。平均闪电强度和平均地闪密度在空间上呈相反的分布形式。利用实测的地闪密度与雷暴日的关系得出了适用于马鞍山地区1市3县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
- 杨春明唐志勇周俊胡敬喜
- 关键词:闪电
- 现代桥梁雷击灾害风险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选取最合适的雷击灾害防御方案,是防止和减少因雷击桥梁产生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防雷的重要前提。借助安徽省气象局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2006—2013年逐日闪电数据,应用IEC 62305规范以及GB/T 21714国家标准,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大桥进行雷击灾害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人身伤亡损失风险主要由直接雷击大桥导致的接触、跨步电压和物理损害引起;经济损失风险主要由直接雷击大桥导致的物理损害以及直接雷击和邻近雷击导致的大桥内部系统故障引起;比较大桥在无LPS、LPSⅢ和LPSⅡ这3种设定方案下雷击灾害风险值,确定针对马鞍山长江大桥最优化的雷击防御方案二来降低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值。该风险评估部分成果在马鞍山长江大桥建设中得到实际应用,项目达到防雷要求并暂未出现雷击灾害事故。
- 杨春明
- 关键词:桥梁雷击灾害
- 大桥桥位不同重现期年最大风速推算
- 2024年
- 大风是威胁桥梁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是大型桥梁工程设计的关键,它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科学的桥梁抗风设计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以安徽马鞍山长江大桥为例,借助当涂气象站1960—2022年逐年风速资料,采用时距一致性订正方法,建立相应时段当涂县气象站10 m高度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系列(其中2000—2008年逐年最大风速,通过与未受城市化影响的马鞍山气象站比较进行了合理订正),利用耿贝尔法推算出大桥桥位区不同高度不同重现期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结果表明:马鞍山长江大桥桥位区不同重现期(100 a,50 a,30 a)10 m高度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分别为28.8 m/s、27.2 m/s和26.0 m/s。利用指数和对数法,将桥位区风速外推到200 m以下每10 m高度层最大风速。
- 杨春明陈晓伟李碧寒
- 关键词:大桥重现期最大风速
- 马鞍山地区雷电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1959—2011年马鞍山地区4个观测站53年的逐日人工雷暴观测资料,通过surfer软件绘图计算、经验正交分解(EOF)、建立时间序列以及气候趋势等方法,分析了马鞍山雷电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马鞍山雷暴日数呈现东西部、南部偏多,中北部偏少的特点,时间分布上雷暴日数呈下降走势,其气候倾向率为-5.3/10a,季节性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夏季,雷暴期有延长的趋势,日变化规律十分明显,午后13时至夜间为雷暴出现高峰期。
- 杨春明周俊胡敬喜
- 关键词:雷暴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