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丽艳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大学生
  • 2篇量表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药物
  • 1篇抑郁
  • 1篇异常心理
  • 1篇异常心理状态
  • 1篇早期综合干预
  • 1篇症状
  • 1篇症状自评
  • 1篇症状自评量表
  • 1篇认知疗法
  • 1篇森田疗法
  • 1篇舍曲林

机构

  • 5篇唐山市第五医...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韩丽艳
  • 4篇李和军
  • 1篇董薇
  • 1篇董作华
  • 1篇沈振明
  • 1篇王树阳
  • 1篇马新英
  • 1篇边军
  • 1篇孙磊
  • 1篇李秀珊
  • 1篇田志林
  • 1篇孙艳华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学生异常心理状态筛查及构建早期综合干预策略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在校大学生的各种异常心理状态进行系统全面筛查并对早期综合干预机制的构建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整群抽取我市三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共1500人,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对抽取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态首次评估,对筛查出的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汇总及严重级别评定;建立早期综合干预机制并于干预结束后再次使用SCL90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经SCL90评定共筛查出存在各种异常心理问题大学生共258例(17.2%),存在单一症状者186例(72%),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者72例(28%),症状表现以轻、中度为主;经早期综合干预后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9,2.46,2.94,13.30,11.59,2.88,4.34,2.65,11.30;P〈0.05)。结论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机制对大学生各种异常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魏惠香李和军董薇董作华韩丽艳孙艳华
关键词:大学生异常心理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早期综合干预
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特征分析及舍曲林合并认知疗法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患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并对认知疗法合并舍曲林治疗大学生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的大学生患者159例和普通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对比;将大学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组,药物组及合用组各53例,分别开展认知康复疗法,舍曲林治疗及合并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于治疗1、2、3月末对3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大学生患者抑郁症状明显重于普通患者(t=14.04,P<0.01);大学生认知组、药物组、合用组治疗各阶段抑郁症状经治疗后与入组时比较均出现明显改善(t=8.06,14.94,20.58;P<0.01)(t=5.72,10.86,14.55;P<0.01)(t=10.73,18.75,22.72;P<0.01),认知组与药物组各阶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t=1.34,0.75,1.64;P>0.05),合用组则明显优于认知组和药物组(t=14.31,11.64,22.19;P<0.01)(t=12.63,21.64,15.08;P<0.01)。结论大学生患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与普通患者比较更加严重;认知疗法与舍曲林合并治疗可显著改善大学生患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优于单一使用。
魏惠香李和军韩丽艳沈振明马新英
关键词: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舍曲林认知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评定调查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残疾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拟调查登记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分型及残疾程度、治疗、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登记;采用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疾程度。结果致残率为93.43%,轻、中、重度残疾分别为15.94%、73.44%、10.62%。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残疾程度与病程、诊断分型、婚姻、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李和军王树阳韩丽艳边军卫晓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残疾
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森田治疗组和一般康复治疗组(以下简称改良组和康复组),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分别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自知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改良组在阴性症状、康复效果、自知力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46,16.324,5.245;P<0.001)。结论改良组和康复组对改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恢复自知力均有效,但改良组的疗效更明显。
田志林李秀珊孙磊韩丽艳
关键词:改良森田疗法康复疗法精神分裂症疗效
不同药物对改善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比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全面改善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选择2008-2012年间我市7所各级精神病院收治的高校在读期间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医生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组(FGA)56例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组(SGA)102例,治疗初、治疗1、3、6月时使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定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与治疗初比较FGA组、SGA组各阶段SCoRS各因子发生明显改善:神经认知:FGA(t=5.71,13.84,34.08;P<0.01),SGA(t=22.52,55.43,125.91;P<0.01);社会认知:FGA(t=1.66,P<0.05;17.62,39.16;P<0.01),SGA(t=11.44,58.43,96.08;P<0.01);日常生活状态认知:FGA(t=5.65,22.39,55.21;P<0.01),SGA(t=37.63,116.42,187.98;P<0.01)。FGA和SGA组治疗各阶段在认知各方面改善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神经认知(t=12.71,27.28,48.61;P<0.01);社会认知(t=6.15,30.48,42.99;P<0.01);日常生活状态认知(t=18.46,49.87,73.30;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能全面改善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第二代药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第一代药物,远期改善更突出。
魏惠香李和军韩丽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