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庆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丹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心电
  • 4篇心肌
  • 4篇心脏
  • 4篇型心
  • 4篇室上性
  • 4篇室上性心动过...
  • 4篇综合征
  • 4篇猝死
  • 3篇电图
  • 3篇心病
  • 3篇心电图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阵发性室上性
  • 3篇阵发性室上性...

机构

  • 24篇丹阳市人民医...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24篇刘学庆
  • 20篇邱林林
  • 13篇丁晓军
  • 8篇郜黎伟
  • 5篇赵剑峰
  • 5篇卢建平
  • 5篇朱红涛
  • 4篇李斌义
  • 3篇唐剑峰
  • 3篇芮立美
  • 3篇陈明龙
  • 3篇唐剑锋
  • 3篇龚军辉
  • 2篇杨兵
  • 2篇张友明
  • 2篇赵剑锋
  • 1篇贡明才
  • 1篇曹克将
  • 1篇林松
  • 1篇陈红武

传媒

  • 4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否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心源性栓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对因心脏原因住院的98例NVAF患者进行评价,其中24例患者有缺血性卒中病史。分析空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与无缺血性病史者相比,具有缺血性卒中病史的NVAF患者的年龄显著更大(73.6岁±8.4岁对69.1岁±10.3岁,P=0.017),高血压患病率显著更高(83.3%对66.2%,P=0.011),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63.1%对45.9%,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增高(365mg/dL±108mg/dL对12mg/dL±82mg/dL,P=0.008)。结论:在因心脏原因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病史独立相关。
丁晓军邱林林刘学庆郜黎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缺血性卒中
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的不典型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急性完全闭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心电图的不典型改变,以便尽快做出侵入性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于我院导管室行急诊PCI的1支主要冠脉急性完全闭塞患者168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是否有典型改变分为2组:典型改变组156例(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改变)和非典型改变组12例(表现为心电图无改变或ST段压低/T波倒置、低平)。了解3支主要冠脉闭塞的发生率、典型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记录患者进入急诊室大门到冠脉球囊扩张的时间(D-TO-B)和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68例患者冠脉闭塞性病变部位中,首先位于左前降支88例,其次为右冠脉58例,冠脉左回旋支22例;其中非典型改变组分别为5例(5.7%)、3例(5.2%)、4例(18.2%)。典型改变组D-TO-B时间为(2.75±0.76)h,非典型改变组为(3.54±0.80)h。左前降支闭塞患者中,非典型改变组较典型改变组EF值明显降低。结论:非典型改变组D-To-B时间明显延长,前降支闭塞非典型改变组心功能明显降低,所以早期识别有助于尽早采取侵入性治疗策略。
朱红涛邱林林李斌义丁晓军赵剑锋欧阳巍立龚军辉童芸梅刘学庆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的分布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2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结果,分为完全闭塞组(TIMI血流0级,n=30)及非完全闭塞组(TIMI血流1~3级,n=162)。分析NSTEMI患者冠脉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及分布,并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90 d、180 d心脏猝死、复发性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率。结果 192例患者中,总共30例(15.6%)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其中前降支5例(16.7%)、回旋支14例(46.7%)和右冠11例(36.7%)。与非完全闭塞组相比,完全闭塞组患者年龄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高,入院时TIMI积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入院时TIMI积分(OR=2.699,95%CI:1.283~5.674,P=0.009)及LDL-C(OR=1.994,95%CI:1.263~3.148,P=0.003)可以作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的独立预测因子。住院期间及30 d完全闭塞组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P<0.05),但180 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0例(15.6%)NSTEMI患者罪犯血管完全闭塞,180 d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入院时患者TIMI积分及LDL-C水平可以作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独立预测因子。
朱红涛刘学庆芮立美张友明丁晓军赵剑峰李斌义邱林林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脏猝死
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5例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总结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2 5例低血钾诱发Tdp的病因、临床表现 ,血清钾测定值 ,心电图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低血钾诱发长QT间期伴长联律RonT及“尖端扭转”现象为心电图特征 ,低钾纠正前阿斯综合征反复发生。如原有冠心病则易猝死。治疗上应禁用Ⅰa、Ⅰc、Ⅲ类抗心律失常。补钾 ,补镁 ,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结论低血钾是引起Tdp的主要诱因 ,该类室性心动过速具有高度致命性。该症是心内科常见急症 ,要及时确诊 ,避免误诊误治。补钾、补镁、心脏临时起搏效果最好。
邱林林卢建平刘学庆
关键词:低血钾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猝死心电图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纵膈及胸壁内血肿2例
2017年
1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69岁,主因"反复发作胸痛1 d"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胸痛,伴背痛,出汗,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等。急诊行心电图示:Ⅰ、a VF导联ST段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2μ/L,肌钙蛋白(c Tn I):0.818 ng/ml,电解质、肾功能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丁晓军刘学庆邱林林朱红涛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壁内血肿纵膈并发入院诊断
难治性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左侧消融一例报告
邱林林刘学庆郜黎伟陈明龙
经左侧间隔部消融常规方法失败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1
2015年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一,占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60%,临床上主要采用消融策略为右侧慢径改良[1].传统的慢径改良部位在右侧房间隔Koch三角中下部,消融时靶点图呈小A大V,A波低幅多相或先低幅低频后高幅高频的"双波",AV波幅比值<0.5,无H波.慢径改良治疗AVNRT的成功率超过95%,但仍有1.5%~4.0%的患者在右侧间隔部反复消融后仍有复发[2-4];如多次消融、或快径区域消融,其房室阻滞的发生率也相对增加[3,5-6].对于这类患者,近年有个案报道在左侧慢径区域消融成功[3,7-10].本研究回顾2例AVNRT患者,均经3次右侧慢径区域改良,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后经左侧慢径区域改良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邱林林刘学庆郜黎伟唐剑锋陈红武杨兵陈明龙
关键词: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室上性心动过速AVNRTKOCH三角
左侧隐匿性旁道房间隔穿剌消融引起一过性右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例
2010年
邱林林刘学庆郜黎伟赵剑峰陈明龙
关键词:隐匿性旁道房间隔一过性右冠状动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生理检查
替若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若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入选标准患者34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试验组(替若非班,n=16)和对照组(n=18)。在急诊PCI术后,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替若非班负荷量10μg/kg,在3min内推注,继以0.15μg/kg/min由微泵持续泵入24~36h,对照组未用替若非班。结果试验组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心电图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若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安全性好,但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唐剑锋管淑红邱林林刘学庆郜黎伟丁晓军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危患者
心脏性猝死108例相关因素分析和对策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 (SCD)的相关因素和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 10 8例SCD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 :SCD与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等有相关性。结论 :对SCD高危患者要避免诱发因素 ,尽可能去除病因 。
邱林林卢建平刘学庆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病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