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玉田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期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24例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点与病理表现。结果:24例神经节细胞瘤病例中,位于肾上腺7例、腹膜后11例、后纵隔3例、盆腔2例,盆腔及后纵隔同时发病者1例,共计26个病灶。26个病灶中7个呈嵌入性生长,包绕或推移周围血管,但血管形态正常。CT平扫19个病灶表现为均匀低密度,7个表现为混杂低密度,16个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增强扫描后4个病灶未见强化,18个病灶可见条片状或斑片状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4个病灶表现为团块状或斑片状不均匀明显强化,6个病灶可见包膜强化。术后组织病理示:肿瘤主要由成熟的神经轴突、神经束和纤维组织构成,其间散在成熟的节细胞、Schwann细胞。其中4个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灶内部分区域见分化不成熟的节细胞。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影像特征与病理表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正确认识其MSCT表现,可对绝大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 张永华巴照贵赵绍宏郭爱桃
- 关键词:神经节瘤
- 磁共振成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测方式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40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最终均经由关节镜下手术证实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分析其在关节镜证实前的磁共振成像资料,并将磁共振成像结果和关节镜下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确诊38例,漏诊2例,准确率为95%,与关节镜下手术结果对比,计算结果P>0.05,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方法可以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提出较强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斌邵振国刘海乔胡颖杰郭彦伶张永华王文广
-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关节镜检查
- 矮地茶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矮地茶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矮地茶黄酮是否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矮地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矮地茶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通过灌服不同剂量矮地茶黄酮进行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肝脏常规取材,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矮地茶黄酮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血清TNF-α、IL-1β、HA、LN、Ⅳ-C、PCⅢ水平、肝脏纤维化分级及α-SMA、Vimentin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地茶黄酮能通过降低固有免疫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加,生成减少,进而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 曹庆生李志超韩立旺张永华张艳莉胡颖杰李红莉张文亚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 矮地茶黄酮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 2021年
- 通过观察矮地茶黄酮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血清学指标及TGF-β1的影响,探讨矮地茶黄酮是否有保肝作用。方法?随机原则分为5组:A正常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低剂量组(200mg/kg)、D中剂量组(400mg/kg)及E高剂量组(600mg/kg),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灌服矮地茶黄酮,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AST、ALT、SOD、MDA、TG、TC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矮地茶黄酮各剂量组ALT、AST、MDA、TG、TC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脏中TGF-β1 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矮地茶黄酮低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脏中TGF-β1 的表达亦无明显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地茶黄酮通过抗氧化、调节脂质代谢、调控细胞因子,进而发挥降酶、改善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降低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有关。
- 曹庆生张永华李志超
- 关键词:抗氧化
-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提高对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分析其MSCT表现特征。结果:1例为纵隔孤立性纤维瘤,14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5例密度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密度欠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地图样"轻中度强化。6例可见钙化;11例可见假包膜。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正确认识其CT的影像学特点,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例做出术前诊断。
- 张永华巴照贵赵绍宏
- 关键词:纤维瘤胸部疾病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点。结果 1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CT平扫8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以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为主;增强扫描后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9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2例增强后可显示包膜。5例行MRI检查,病灶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反相位无信号减低,DWI呈等低信号,4例增强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均匀团块状强化,4例T2WI及增强后可显示完整包膜。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CT可见散在点状钙化,MRI可清晰显示包膜及内部组织成分,二者结合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 张永华巴照贵赵绍宏
- 关键词:神经节瘤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矮地茶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毛细血管异常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矮地茶黄酮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矮地茶黄酮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矮地茶黄酮组按200、400、600 mg/(kg·d)三种剂量灌胃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液及肝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4、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中TGF-β1水平、肝脏中TGF-β1、b-FGF的表达增高且与毛细血管数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矮地茶黄酮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血清中TGF-β1水平、肝脏中TGF-β1、b-FGF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矮地茶黄酮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且与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和b-FGF的表达,进而影响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减少血管生成有关。
- 曹庆生李志超张永华韩立旺张艳莉胡颖杰李红莉张文亚
- 关键词:肝纤维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1
- 2013年
- 节细胞神经瘤发生于交感神绝系统,一般发生在脊柱旁交感神经丛,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后纵隔、腹膜行及肾上腺等,后纵隔最为常见。笔者回顾性分析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特点,以期提高对这一罕见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 张永华巴照贵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节细胞神经瘤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