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才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学
  • 1篇夜游
  • 1篇语文
  • 1篇语文课
  • 1篇语文课程
  • 1篇语文课程标准
  • 1篇中国古代散文
  • 1篇散文
  • 1篇散文家
  • 1篇思潮
  • 1篇作文
  • 1篇作文教学
  • 1篇文本
  • 1篇文本解读
  • 1篇文教
  • 1篇现代教育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思潮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标准

机构

  • 2篇镇江市中山路...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刘正才
  • 1篇陈国安

传媒

  • 1篇小学语文教学
  • 1篇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活——综合”模式作文教学纵横谈
2007年
为了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去,很需要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的作文教学之路。一、“两大教育思潮”的融合趋势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教育”和“新传统教育”两大教流派相互争论,两大教育思潮此起彼伏。“现代教育”派比较强调个人经验的教育价值,比较注重组织学生直接从事某些作业活动,让学生自己在“做中学”。
刘正才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教育思潮现代教育传统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
2014年
选文再现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本解读《东坡志林》中的这85个字一直为讲中国古代散文者所称道,当代散文家林语堂认为这是苏轼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可以与“赤壁词”“赤壁赋”同膺光艳。
陈国安刘正才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国古代散文《东坡志林》文本解读散文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