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磊
-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旁内侧入路和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髌股关节并发症及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关节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MPA)组和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SVA)组,每组各20例。MPA组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方式行全膝关节置换术,SVA组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髌股关节并发症和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结果 MPA组置换时间较SVA组显著减少,但前者切口长度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远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2年KSS评分和髌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MPA组KSS评分和胫骨关节屈30°时髌骨倾斜角差异显著(P<0.05);MP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SVA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较髌旁内侧入路方式对患者的伤害性刺激小,前者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倾斜角明显优于后者,但中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季磊陶巍栋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步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罹患股骨颈骨折患者,遵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均衡分组,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3)。对照组采取直接后外侧入路开展手术,试验组采取直接前方入路开展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步速统计值、步频统计值、步长统计值及单支撑百分比统计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erg量表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总计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测量值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直接后外侧入路,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改善患者术后步态、髋关节功能与平衡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骨代谢情况,加速患者康复。
- 季磊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功能
-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 季磊汪玉海李卫华施辉钱文彬冯爽
- 一种新型智能化CT片阅读桌
- 一种新型智能化CT片阅读桌,包括阅读桌,阅读桌右侧有底座,底座上方有灯箱,灯箱斜面间组成正多边体,正多边体内部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由电机驱动,灯箱下方有矩形杆,矩形杆左右两端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端部通过轴座与底座连接,...
- 王小乐沙静华王唯罗李红王灿季磊姚楠
- 文献传递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4月—2009年4月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1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经氯胺酮麻醉在C臂机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入2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并于肘关节屈曲120°位予上肢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不等,术后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无肘内翻畸形及尺神经损伤。按Flynn标准评价:优29例,良12例,无一例一般或差病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季磊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儿童
- 一种多功能骨科换药架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骨科换药架,针对现有的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而且这种方法容易使患者的患肢不稳固,从而上药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有的地方也采用简便的换药架,该换药架一般包括底座、支架和托板,...
- 李卫华季磊钱文彬
- 文献传递
- 外伤性血肿机化致腓总神经损伤11例
- 2011年
- 腓总神经于腘窝沿股二头肌内缘斜行外下,经腓骨长肌两头之间绕腓骨颈,即分为腓浅、深神经。前者于腓骨长、短肌间下行,小腿下1/3穿出深筋膜至足背内侧和中间。后者于趾长伸肌和胫前肌间,贴骨间膜下降,与胫前动、静脉伴行,
- 季磊
- 关键词:血肿机化外伤腓总神经损伤
- 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急救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急救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背板、第三背板和颈部套,所述第一背板的上方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上方连接有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下方中间位置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三背板固定于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背...
- 季磊姚婧李卫华王永施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髋关节康复的康复机器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髋关节康复的康复机器人,属于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和支撑架和顶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动支撑件的第一直槽;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上端和下端对称安装有用于抬升右腿的右腿抬升组件和用于抬升左腿的左腿抬升组...
- 季磊黄菲菲李佳
-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旁内侧入路和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研究
- 目的 探讨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髌股关节并发症及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关节科于 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髌旁内侧入路(...
- 季磊陶巍栋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