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缺损
  • 2篇外文
  • 2篇外文期刊利用
  • 2篇介入治疗
  • 2篇间隔缺损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房间隔
  • 2篇房间隔缺损
  • 2篇封堵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市临床检...

作者

  • 13篇李萍
  • 3篇唐熠达
  • 3篇孙敏
  • 3篇史忠秀
  • 3篇刘瑞霞
  • 2篇叶绍东
  • 2篇张凤文
  • 2篇宋有城
  • 2篇李琳
  • 2篇潘湘斌
  • 2篇闻亚缓
  • 2篇孙中伟
  • 2篇祁雨
  • 2篇谭慧琼
  • 2篇杨艳敏
  • 2篇王首正
  • 2篇赵广智
  • 1篇吴瑛
  • 1篇欧阳文斌
  • 1篇吴超

传媒

  • 2篇中国图书馆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医学情报工作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地尔硫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1
1999年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房扑 )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4例快速房颤或房扑患者 ,采用随机方式分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结果 地尔硫、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快速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70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 4%、2 3 %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 7 1± 4 2 )分钟、( 3 2 8± 2 2 8)分钟。地尔硫组出现可耐受性低血压 2例 ,发生窦性停搏 1例 ,均自行缓解 ,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室率。
谭慧琼宋有城程晓荷章晏李萍杨艳敏
关键词:地尔硫ZHUO毛花甙C心房扑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馆收藏1956~1997年间的西文期刊利用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馆西文过期期刊利用率53.8%,核心期刊30种、常用期刊139种、次常用期刊350种,期刊文献半衰期为4.2年。据此,提出我馆期刊订购或削减及期刊馆藏布局的原则及方法。
孙敏李萍闻亚媛史忠秀刘瑞霞
关键词:利用率资源建设图书馆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的AMI患者33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左主干病变所致AMI患者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60±13)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42.4%),病变位于左主干远端及分叉部位28例(84.8%),左主干合并1~3支病变31例(93.9%),SYNTAX评分为(22±7)分,就诊时即出现心源性休克3例(9.1%),术中死亡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4例(12.1%)、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院内病死率3.0%(1/33),1例随访期间死亡,1年内病死率为6.1%(2/33)。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45.4%(15/33)。根据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总的MACCE发生情况分为2组,发生MACCE组15例,未发生MACCE组18例,发生MACCE组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比例低于未发生MACCE组[13.3%(2/15)比50.0%(9/18)],冠状动脉解剖SYNTAX评分高危(≥32分)比例高于未发生MACCE组[20.0%(3/15)比0.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主干病变所致AMI病情危重,易伴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等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时行PCI治疗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基线SYNTAX评分≥32分和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与MACCE事件发生率高有关。
叶绍东祁雨孙中伟赵冬云李萍唐熠达李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左主干
肢体乏力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吴超陈若菡孙奇吴瑛李萍戴研陈柯萍
中期因子:心脏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idkine,MDK)作为心脏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将24只12周龄的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梗+甲状腺激素组。通过外科手术诱发心肌梗死后,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8周。处死后取心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心脏组织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MDK基因的表达。结果心梗组α-MHC mRNA明显下降,而MDK mRNA明显升高(P<0.05)。甲状腺激素治疗8周后,心梗大鼠的α-MHC mRNA升高,伴随着MDK mRNA降低(P<0.05)。结论心脏组织甲状腺激素水平与MDK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MDK可以作为心脏局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可靠潜在生物标志物。
王恺皞王文尧张阔李萍唐熠达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
单纯超声引导经颈静脉封堵治疗婴幼儿房间隔缺损被引量:10
2019年
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A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大伟潘湘斌李萍欧阳文斌张凤文刘垚王首正赵广智鲁雯馨逄坤静舒畅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描记术
新型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选1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导丝进行单纯TT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种新型导丝的特点是头端为梭形弹性结构,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由3名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封堵手术不超过10例的医生完成。术后即刻通过TTE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TTE和心电图。结果:10例患者在TTE引导下应用新型导丝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2±13.5)岁,平均体重(65.5±8.8)kg,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4.9±5.1)mm。平均手术时间为(20.2±8.9)min,导丝从进入股静脉至左心房所需的时间为(3.6±2.6)min。无导丝脱入右心房。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三尖瓣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无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新型超声专用导丝可以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精确定位,可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李萍周奇赵广智王首正张凤文温彬潘湘斌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经皮介入治疗
75岁以上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长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随访中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阜外医院共完成PCI 27 397例,完成急诊PCI 1644例,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其中老年(年龄≥75岁)STEMI并行直接PCI的患者108例,并持续进行随访,分析患者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平均随访(51.17±17.75)个月。院内死亡5例(4.6%),术后30 d死亡7例(6.5%),随访期间死亡17例(15.7%)。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HR 5.482,95%CI 1.099~27.333,P=0.038)、心源性休克(HR 11.283,95%CI 2.841~44.805,P=0.001),而支架置入术(HR 0.173,95%CI 0.032~0.943,P=0.043)是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长期随访显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HR 1.146,95%CI 1.010~1.300,P=0.034)、心源性休克(HR 4.928,95%CI 1.718~14.130,P=0.003)。结论高龄、女性、心源性休克、未行支架置入术是7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
叶绍东祁雨孙中伟唐熠达李萍罗琳琳李琳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孙敏李萍闻亚缓史忠秀刘瑞霞
关键词:外文期刊利用
文献传递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核抗体的前带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抗核抗体(ANA)中的前带效应对ANA荧光滴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血清样本以1∶100稀释进行手工检测,筛选ANA荧光滴度≥1∶1 000的样本分别以1∶100、1∶1 000、1∶10 000稀释检测,统计有前带效应(1∶1 000稀释比1∶100稀释荧光亮)的样本数;将前带效应的样本采用欧蒙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和EUROPattern全自动荧光分析仪检测ANA(1∶100稀释),与手工法检测ANA(1∶100稀释)进行比较,检测前带效应样本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分析其荧光模型、荧光滴度及阳性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有明显前带效应的样本数为34例,占总样本数的3.86%,占高滴度(≥1∶1 000)ANA样本数的29.57%。通过手工法检测或通过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检测均发现前带效应,其荧光模型及荧光滴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EUROPattern只能选取图片中间区域判读。在有前带效应的血清样本中,以荧光滴度≥1∶10 000最常见(74.42%)。在荧光模型方面,以斑点型最为多见(46.51%)。在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方面,以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最多见(62.79%),其次为抗双链DNA抗体(51.16%)和抗SSA抗体(51.16%)。结论 IIFA检测高滴度ANA样本在低稀释度时容易产生前带效应,从而导致错误的ANA荧光滴度判断,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引起重视。
胡琼文胡朝军李萍邓垂文吴子燕曾小峰张奉春廖璞李永哲张蜀澜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抗核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