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钦 作品数:79 被引量:33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赵春华 房佰俊 邓为民 韩钦 廖联明 史明霞 张伟 郭虹 刘煌昊 葛薇 李长虹 呼莹 马丽 马冠杰 张玲 曹莹 李董 杨少光 刘杰文 姜学英 尤胜国文献传递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Exosome促进结肠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来源的Exosome对结肠癌细胞系HCT8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MSC后,对MSC进行培养并传代,并对MSC的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在人脂肪来源的MSC中提取Exosome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抗原表达情况。在HCT8培养体系中加入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 ,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和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对HCT8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人脂肪来源的MSC具有多系分化能力,人脂肪来源的Exosome直径为40~100 nm ,表达CD63、HSP70和HSP90,下调HCT8上皮相关标志E-cadherin和ZO-1的表达,上调间质相关标志Fibronectin的表达,促进HCT8的迁移和侵袭。结论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8的EMT。 孙昭 薛春玲 高鹤丽 白春梅 赵林 韩钦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 结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参与体内组织再生与修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源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对象与方法:1、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获得Flk-1+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2、动物模型的建立:雌性C57BL/6小鼠致死量照射后移植同基因骨... 赵春华 房佰俊 邓为民 韩钦 廖联明 史明霞 张伟 郭虹 刘煜昊 葛薇 李长虹 呼莹 马丽 马冠杰 张玲 曹莹 李董 杨少光 刘杰文 姜学英 尤胜国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康复医学 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成人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体内外研究 <正>目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易于从体内分离扩增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能够分化成为多种间质组织,包括骨,脂肪, 软骨,... 曹莹 孟艳 孙昭 廖联明 韩钦 李静 刘艳宁 赵春华文献传递 eIF2α激酶和eIF2α磷酸化对特异的蛋白质合成的激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2年 e IF2是一种通用的真核翻译因子 ,它的α亚基在 e IF2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修饰后 ,会引起翻译受阻 ,从而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近年来 ,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观察到 e IF2α磷酸化后 ,还能特异性激活某种蛋白质的合成 ,如酵母的 GCN4蛋白 ,哺乳动物的 ATF4蛋白。 e IF2α磷酸化修饰后具备的特异性蛋白质合成激活作用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 韩钦 杨克恭关键词:蛋白质合成 低氧预处理增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CXCR4的表达和对裸鼠下肢缺血模型的修复研究 <正>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干细胞对缺血下肢的归巢和修复效果已经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李静 何觅春 韩钦 孙昭 刘艳宁 阎曦 史明霞 赵春华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5年 近年来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多 ,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的能力及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已经被广泛认识。同时 ,间充质干细胞还具备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活性 ,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细胞治疗。目前对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本文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廖联明 韩钦 赵春华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肝癌组织中KLF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 检测KLF1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KLF1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KLF17表达对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比较原代培养的Hep11和Hep1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差异,以及KLF表达的差异.干扰KLF17表达后Transwell法检测Hep11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结果 36名有随访结果并可评估的患者中,KLF17 0 ~2分19人,3~5分的17人.KLF17 3~5分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0~2分的患者长,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9.3±4.2)个月和(23.4±4.9)个月(P<0.05).KLF17 3~5分的患者总生存为(46.9±3.2)个月,KLF17 0 ~2分的患者为(35.2±4.2)个月(P<0.05).在原代培养肝癌细胞中,来自原发灶的Hep11比来自转移复发灶的Hep12的KLF17表达高,Hep11的KLF17干扰后,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结论 KLF17表达可能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孙昭 赵林 周娜 高鹤丽 马春亮 韩钦关键词:肝癌 预后 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力与免疫调节的研究 2012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成体间质组织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群体,最早是从骨髓组织中分离得到的,随后的研究发现从其他多种组织中也能分离得到,例如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等。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即多能性和免疫调节能力。多年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可以大量扩增,并保持它向多种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的潜能,例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肠道上皮细胞、以及神经组织细胞。 韩钦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分化 血管内皮细胞 肠道上皮细胞 神经组织细胞 间质组织 不同细胞因子在小肠类器官片断体外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营养的作用。方法:通过不同体系的培养系统,分析不同的细胞因子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扩增和发育的影响。结果:I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谷氨酰胺(G ln)等因素联合作用对体外培养的小肠黏膜前体细胞群体的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IGF、HGF单独应用虽然可以有效扩增小肠黏膜前体细胞的数量,但相对于这些因子的联合应用而言,小肠黏膜细胞的体外扩增和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G ln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在体内的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的体外扩增则无明显的作用。结论:IGF、HGF、G ln等因素联合作用可以有效解除有害细胞因素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的抑制,并提供小肠黏膜细胞生长发育的能量物质,而各因素的单独应用对小肠黏膜前体细胞的体外扩增和发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何东南 韩钦 李宁 廖联明 朱维铭 于宝军 王革非 赵春华 黎介寿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谷氨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