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闭锁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闭锁
  • 1篇滴度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先天性...
  • 1篇新生小鼠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阳性
  • 1篇造口
  • 1篇中国南方人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腔镜手术治疗
  • 1篇组织化学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6篇张红
  • 3篇夏慧敏
  • 2篇张锐忠
  • 2篇曾信豪
  • 2篇林泽锋
  • 1篇周庆和
  • 1篇余家康
  • 1篇何秋明
  • 1篇王勇
  • 1篇李乐
  • 1篇钟微
  • 1篇孙静
  • 1篇王哲
  • 1篇叶志华
  • 1篇付铭
  • 1篇钟军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市场瞭望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促进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增生的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从而探讨不成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胆道闭锁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患儿肝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65例,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27例,门静脉海绵样病变(cavernous transforrnation of portalvein,CTPV)15例,应用CK19、Ep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饱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方法,分析肝组织中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的成熟性、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在位置上的关系,并应用Image-pro对400倍视野下肝组织切片中EpCAM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其增生数量与肝纤维化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在CTPV组可见由CK19阳性的胆道上皮细胞组成的正常成熟的胆管,未见明显增生的胆道上皮细胞。在BA组及有纤维化的CC组可见胆道上皮细胞增生明显,邻近肝纤维化部位的胆道上皮细胞主要为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存在位置上的关联。在胆道闭锁肝组织中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高,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的数量越多,且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EpCAM阳性细胞增生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r=0.56,Pd0.001)。结论在小儿胆道闭锁疾病中,EpCAM阳性的不成熟胆道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生,可能是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曾信豪林泽锋张红张锐忠周庆和夏慧敏钟军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免疫组织化学
标准化指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8月应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4例,观察孔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置入5 mm trocar,操作孔2个,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线与脊柱连线中点第5~7肋间和腋前线第5~7肋间,置入3 mm trocar;在6 mm Hg气压维持下,将疝内容物回纳,再降低压力至2~4 mm Hg,以不可吸收线完成膈肌修补。结果除1例因脾脏出血中转开腹外,其余13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6 min)。术中监测血气,13例完成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Pa CO238~66 mm Hg(平均48 mm Hg),p H 7.18~7.39(平均7.30),乳酸0.55~1.22 mmol/L(平均0.93 mmol/L)。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49~192h(平均113 h)。14例随访2~13个月(平均7个月),14例患儿均存活,无复发,1例术后5个月左侧肺炎,1例术后9个月因粘连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余患儿均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肠梗阻发生,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H疗效满意。
何秋明钟微李乐余家康胡超张文华吕俊健张红夏慧敏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胸腔镜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比较
2017年
目的 比较不同滴度轮状病毒(Rhesus rotavirus,RRV)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损伤的差异.方法 新生小鼠出生24 h内,腹腔注射恒河猴轮状病毒(MMU18006病毒株)建立肝胆损伤动物模型;将80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分别注射不同滴度轮状病毒悬液,依次为高滴度(1×107 PFU/ml)、中滴度(1×10^6 PFU/ml)、低滴度实验组(2.5×10^5 PFU/ml),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病毒培养液;观察小鼠体重、黄疸发生时间,于出生后第12天收取标本时,经小鼠胆囊行肝外胆道造影,镜下观察小鼠胆管情况,并收取血清和肝胆组织,分别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理染色分析.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疸、体重增加缓慢、生存率下降、肝功能损伤.低滴度组表现较轻且皮肤黄疸、体重及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与低滴度组相比,高滴度组皮肤黄疸更明显,体重显著性降低且不可逆,生存率低(50%),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LP显著性升高.进一步胆道造影显示高滴度组闭锁率高(80%),低滴度组无闭锁.病理学分析显示高滴度组肝内胆管闭锁,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低滴度组肝内胆管形态正常,汇管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不同滴度轮状病毒对新生小鼠肝胆系统影响不同:高滴度易引起胆道闭锁,低滴度引起肝炎.
林泽锋曾信豪张红付铭张锐忠夏慧敏
关键词:轮状病毒属胆道闭锁肝炎
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在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评价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应用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的25例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52%),女12例(48%),入院时年龄10h至20d,出生体质量为1600~3800(平均2920)g,手术日龄为1~58(平均7)d。患儿闭锁近端肠管和闭锁远端肠管直径之比均〉4,其中高位空肠闭锁11例(44%);闭锁DIb型3例(12%),闭锁Ⅳ型7例(28%);合并复杂型胎粪性腹膜炎14例(56%);再次手术3例(12%)。结果全组均成功完成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中位手术时间3(1.2~4.5)h,中位术中出血量3.5(1~18)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其中胆汁淤积征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肠梗阻1例。术后1例患儿因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治疗无效于术后6d死亡,病死率为4%(1/25);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23例患儿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中位数为11d,平均11(5~20)d;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5d,平均21(5~68)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25(12~81)d。23例患儿已行二期造口关闭术,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造口术后出院时3例(13.0%)患儿体质量Z评分正常,20例(87.O%)低于正常范围;随访至造口关闭入院时,19例(82.6%)体质量Z评分正常,4例(17.4%)低于正常范围。23例患儿中9例(39.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出院时3例(13.0%)正常,造口关闭入院时22例(95.7%)恢复正常。结论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安全可行。对患儿营养状况改善明显。
张红钟微孙静何秋明王勇李乐余家康王哲叶志华唐凯琳夏慧敏
关键词:肠吻合术先天性小肠闭锁
IRAK-1和IL-1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性研究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SCR),又称肠无神经细胞症,是典型的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引起小儿肠梗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平均发生率为1/5000,其发病有明显的...
张红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中国南方人群基因多态性
探讨医院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化体系研究
2022年
医院目标管理在于凝聚医院内部力量,创新医疗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医疗服务,促进医院的管理经营适合市场化发展。因此,医院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化体系研究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亟需建立医院目标管理考评标准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
张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