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EPO、Hepcidin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调素(Hepcidin)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75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6个月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113例)、死亡组(6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修订版(IPSS-R)、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合并症指数(HCT-CI)、HLA相合、染色体核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EPO、Hepcidin等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MDS患者血清EPO与Hepcidin水平相关性;采用乘积极限(K-M)法对MDS患者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其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接受allo-HSCT治疗MDS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因素。【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IPSS-R、HCT-CI、染色体核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EPO水平较低(P<0.05),Hepcidin水平较高(P<0.05);与EPO高水平者相比,EPO低水平者存活率较低(P<0.05),生存期较短(P<0.05);与Hepcidin低水平者相比,Hepcidin高水平者存活率较低(P<0.05),生存期较短(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MDS患者血清EPO与Hepcidin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SS-R为差+极差、HCT-CI≥3分、EPO低水平、Hepcidin高水平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DS患者血清EPO、Hepcidin水平与其allo-HSCT治疗的预后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预后死亡风险评估。
- 姚玉朱晖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 雷帕霉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L-60细胞,并将不同浓度(10 nmol/L、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雷帕霉素(溶于DMSO)作用于HL-60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和相同体积的DMSO组。然后应用CCK8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荧光显微镜和Td T酶介导的末端缺失原位标记法观察其凋亡情况,应用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48 h不同组别Bax、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DMSO组(P<0.05),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也明显增高。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HL-60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1.3)%、(14.7±1.9)%、(28.5±2.7)%、(51.6±5.4)%、(52.7±4.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且均远大于对照组(P<0.01);然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却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远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明显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可能通过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生成来诱导HL-60细胞凋亡,且上述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朱晖赵银利侯蕊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雷帕霉素HL-60细胞凋亡BAX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HRCT表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4例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结果 24例患者中,女性15例,男性9例,中位年龄40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24例,咳痰19例,喘憋17例,咯血7例,均行胸部HRCT检查,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9例,斑片状渗出影或实变影3例,支气管粘液栓6例,其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结论 ABPA具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及HRCT影像学表现。
- 习羽朱晖刘敏郭小娟
-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 夜间心绞痛临床病例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夜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有夜间心绞痛发作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1例,记录一般资料、相关指标,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夜间心绞痛组中8例(38%)为女性,17例(81%)有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50%以上同时具有上述至少2项危险因素;左室增大6例,其中5例(83%)有至少2支以上冠脉发生严重病变;15例(70%)有3支血管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7例(33%)有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发生闭塞。结论夜间心绞痛患者多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往往为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
- 朱晖习羽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
-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长春新碱(V)、多柔比星(A)和地塞米松(D)方案与单用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MM患者56例,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 mg,每周递增50 mg,最大剂量为200 mg,持续12周以上;对照组(24例)患者仅行VAD方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7.5%vs 62.5%,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浆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脱发、恶心和呕吐、肺部感染、骨髓抑制、便秘、一过性高血糖等,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的疗效优于单用VAD方案,疾病控制率高,可优先应用于治疗MM。
- 朱晖习羽闫业军
- 关键词:沙利度胺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 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PD方案),观察组实施环磷酰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PCD方案)。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骨髓浆细胞、血钙、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O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 侯蕊李禹兵朱晖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以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MM组,以4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入选者均给予凝血指标、血清球蛋白检测并判断相关性。结果 MM组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的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酶原时间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呈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且血清球蛋白含量也存在异常,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含量存在相关性。
- 朱晖廖亚云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