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云琳

作品数:93 被引量:328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理学
  • 19篇电子电信
  • 17篇机械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铌酸锂
  • 20篇晶体
  • 14篇准相位匹配
  • 14篇相位匹配
  • 12篇铌酸锂晶体
  • 10篇周期极化
  • 9篇微结构
  • 9篇光学
  • 9篇LINBO
  • 8篇全光
  • 7篇波导
  • 7篇掺镁
  • 6篇电光
  • 6篇铁电
  • 6篇位相
  • 5篇带隙
  • 5篇质子交换
  • 5篇金属
  • 5篇沸石
  • 5篇倍频

机构

  • 5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2篇南开大学
  • 17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工程...

作者

  • 93篇陈云琳
  • 20篇张光寅
  • 19篇许京军
  • 13篇陈绍林
  • 12篇孔勇发
  • 10篇黄自恒
  • 9篇刘晓娟
  • 9篇郭娟
  • 8篇李世忱
  • 8篇张万林
  • 8篇袁建伟
  • 8篇闫君
  • 8篇周林
  • 7篇张兴华
  • 6篇范天伟
  • 6篇罗勇锋
  • 6篇倪文俊
  • 5篇刘宏德
  • 5篇周斌斌
  • 5篇张进宏

传媒

  • 9篇物理学报
  • 7篇光学学报
  • 5篇人工晶体学报
  • 4篇硅酸盐通报
  • 4篇中国激光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光子学报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化工进展
  • 2篇物理与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物理实验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激光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大学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掺镁铌酸锂亚微米结构畴反转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了掺镁铌酸锂(MgO:LiNbO3)的极化特性及其畴壁运动的性质,通过调节多个脉冲外加电场来控制畴壁的运动,在背向反转效应作用下,反转畴发生劈裂,制备出均匀的掺镁铌酸锂亚微米周期畴结构,并分析探讨了掺镁铌酸锂亚微米结构的成因及其反转机理.
闫卫国陈云琳王栋栋郭娟张光寅
LGT晶体高温电阻率与全矩阵材料系数表征
2023年
基于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技术的无线无源器件是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首选传感器,其中压电衬底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是影响SAW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钽酸镓镧(LGT)晶体因电阻率高和稳定性好,是SAW器件理想的高温压电衬底。为了全面评估LGT晶体的高温电阻率和材料系数稳定性,本工作分别测试了纯LGT和掺铝钽酸镓镧(LGAT)晶体在氧气、氮气和氩气气氛中的高温电阻率,并采用超声谐振谱(Resonant ultrasound spectroscopy,RUS)技术定征了纯LGT晶体高温全矩阵材料系数。电阻率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气氛下LGT晶体的高温导电行为明显不同,纯LGT晶体在400~525℃范围内,氮气中的电阻率最高;在525~700℃范围内,氩气中的电阻率最高,700℃电阻率高达2.05×10^(6)Ω·cm;而对于LGAT晶体,在整个测试温度区间氮气中的电阻率均最高,700℃电阻率达1.12×10^(6)Ω·cm,略低于纯LGT晶体。高温全矩阵材料系数测试结果显示,室温~400℃范围内,LGT晶体的电弹性能稳定,随着温度升高,弹性系数略有降低,而压电系数d11几乎保持不变。以上结果表明,LGT晶体在高温下具有非常高的电阻率和材料稳定性,适合作为压电衬底用于制备高温压电器件。本工作的研究结果为LGT基高温压电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奠定了基础。
苏茂心李昕宸熊开南王升陈云琳涂小牛施尔畏
MIL-53/4A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水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4A沸石分子筛,在4A沸石分子筛上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IL-53)/4A沸石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材料配比、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复合材料结构的最佳实验条件:4A与对苯二甲酸摩尔比例为0.8∶1,晶化时间为10 h,晶化温度为443 K。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附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该材料吸附水蒸气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微孔的孔道结构,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苏东方陈云琳周林
关键词:4A沸石复合材料
飞秒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飞秒激光诱变微生物是一项崭新的技术。本文针对传统低功率He-Ne激光诱变微生物的优点和缺点,结合飞秒激光光束脉冲持续时间短、瞬时功率大、聚焦尺寸小的优点,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对飞秒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同时对飞秒激光辐射微生物过程中多光子吸收、形成等离子体、产生生物活性氧、DNA损伤自身修复等一系列的机理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飞秒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结合关键酶活性测定和动力学参数测定来选择飞秒激光诱变的技术参数。
李海伟陈云琳黄笛闻建平
关键词:飞秒激光诱变微生物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透明体的折射率被引量:4
2015年
光的干涉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薄透明体折射率的方法,当被测透明体插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中时,其会与光路呈不同夹角,对应光程变化可通过等倾干涉圆环的变化,根据实验仪器吞吐圆环数、薄透明体厚度、薄透明体折射率、薄透明体与光路夹角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同时测得薄透明体厚度和折射率.并且在测量过程中系统不再变动,可使系统误差进一步降低.
母柏松马孟祺陈云琳
关键词:迈克耳孙干涉仪单色光分光计折射率厚度
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高掺镁铌酸锂532nm倍频准连续输出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对周期性极化高掺镁铌酸锂倍频过程进行了准相位匹配倍频理论研究.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场极化法,用较低的极化开关电场~5.5 kV/mm,在厚为1 mm、长为10 mm、宽为10 mm的掺镁铌酸锂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周期为5.8~7.3 μm(间隔0.3 μm)的一阶准相位匹配倍频周期性极化光学微结构.将温度控制在70℃左右,以波长为1.064 μm的Nd:YAG激光为基频光源,对所研制的光学微结构样品进行倍频通光实验验证.当入射基频光为920 mW时,可以获得约15 mW的532 nm准连续倍频蓝光输出,其归一化转换效率高达1.77%/W.
陈云琳罗勇锋袁建伟郭娟张万林陈绍林黄自恒张光寅张百钢路洋丁欣姚建铨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倍频准相位匹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对氯代甲烷的吸附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Fe,Cr),并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等进行了测试表征。利用固定床吸附试验装置和气相色谱测定了在298K,101kPa时,MIL-53(Al,Fe,Cr)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比三氯甲烷更易被MIL-53(Al,Fe,Cr)吸附,且MIL-53(Al)对氯代甲烷的吸附能力最强,MIL-53(Cr)次之,MIL-53(Fe)最弱,MIL-53(Al)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吸附量最高分别可达16.88和7.11mmol/g。实验结果与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模拟结果一致。
王铭扬田凤鸣周林张兴华陈云琳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氯代
一种MOFs三维光子晶体痕量氢气光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MOFs三维光子晶体光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MOFs三维光子晶体光学传感器的设计可用于大气中痕量氢气的识别与探测。该光学传感器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基底层,MOFs三维光子晶体传感层。基底层的材质为硅...
陈云琳王雅茹王兆龙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光电材料领域。它提供了一种获得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片的方法:利用气相传输平衡(Vaportransport equilibration,简称VTE)技术,在高温、富锂的气氛中,通过锂离子的扩散,使铌酸锂(包括名义...
孔勇发许京军陈云琳陈晓军黄晖孙骞唐柏权阎文博刘宏德王岩张光寅
文献传递
抗光损伤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与全光微结构研究
张光寅陈云琳孔勇发姚江宏孙骞颜彩繁许京军丁欣陈绍林黄自恒乔海军李玉
基于对掺镁铌酸锂晶体中缺陷微结构及其相应光谱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之星-II'的新概念,并基本上在实验上得以实现。使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又提高了约二个数量级。利用双坩埚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大尺寸近化学比铌酸锂(NSLN)晶...
关键词: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