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卫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合并
  • 1篇糖尿病合并症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黏附分子
  • 1篇网膜
  • 1篇微颗粒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黏附分子
  • 1篇细胞黏附分子...
  • 1篇内皮

机构

  • 2篇昆山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李会娟
  • 2篇邵桂芳
  • 2篇李红卫
  • 2篇沈和荣
  • 1篇毛晓燕
  • 1篇田田
  • 1篇方静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在糖尿病合并症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合并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22例。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法检测EMPs水平。结果:糖尿病各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患者EMPs水平与FBG、TC、TG呈正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合并有血管病变患者,内皮细胞微颗粒明显增高,内皮细胞微颗粒水平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作为判断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
李会娟邵桂芳田田李红卫毛晓燕方静沈和荣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微颗粒
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IL-1β和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用链脲佐菌素(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川芎嗪组予腹腔注射给药川芎嗪(40 mg/kg)。6个月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进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β和ICAM-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视网膜病变明显,川芎嗪治疗后视网膜病变得到明显延缓。视网膜毛细血管IL-1β和ICAM-1的表达,对照组分别为(5.130±1.312)%和(0.424±0.085)%,模型组分别为(7.320±0.623)%和(1.213±0.152)%,川芎嗪组分别为(3.604±1.373)%和(0.614±0.086)%,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降低视网膜IL-1β和I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李会娟沈和荣邵桂芳李红卫浦祥玲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黏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