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氯诺昔康(lornoxicam)和舒芬太尼(sufentanil)用于颌面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00例,分别接受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药物。记录开始镇痛后4,8,12,24,48h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rince—Henry score,PHS)、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治疗期间L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低于S组(1% vs 9%,0 vs 4%,0 vs 3%,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诺昔康和舒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氯诺昔康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目的:评价尼卡地平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及中文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 Man 5.3.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项RCT,248例患者,Meta分析及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尼卡地平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瑞芬太尼组[WMD=43.85,95%CI(20.52,67.18)],与右美托咪定及硝酸甘油相比无显著差异;输血量各组均无显著差异;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期间患者心率较降压前显著增快,Q-T间期延长(P<0.001);使用尼卡地平行控制性降压不影响患者脑氧饱和度及术后神经生理功能;与瑞芬太尼相比,尼卡地平组患者术后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显著降低(P<0.05)。结论:尼卡地平可有效地达到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要求,可能具有潜在的肾脏保护作用。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效果不及瑞芬太尼,可增快患者心率,延长Q-T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