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类高位和低位隐睾患儿睾丸引带内肌肉组分与睾丸位置的关系。方法收集隐睾患儿术中废弃的睾丸引带,以麻醉下未降睾丸的位置位于内环口以上的腹腔型隐睾为高位组( n =11),已出内环口但未出外环口的腹股沟管型为低位组( n =62),分别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组织构成。结果11例高位组患儿均未观察到引带内肌肉或肌肉样结构;62例低位组患儿中43例可观察到横纹肌结构,且排列较分散。人类高位隐睾引带组织HE染色主要表现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含较多成纤维细胞、少量小血管,未见横纹肌组织结构;低位隐睾引带HE染色,则表现为混合性组织,可见较疏松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少量血管和较多纤维,可观察到横纹肌。高位引带Masson染色可见其组织中结构较致密,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成分和少量小血管;低位引带Masson染色可见疏松的胶原纤维成分、小血管、横纹肌结构。横纹肌特异性免疫荧光MY-32染色在高位组未观察到阳性信号,低位组中可见明显横纹肌结构。结论人类隐睾睾丸引带在高位与低位时其组织肌肉成分存在差异,高位隐睾睾丸引带未见肌肉成分,低位隐睾睾丸引带中存在横纹肌。
目的研究外周炎性痛小鼠痛行为以及脊髓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为阐明炎性痛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16只,分为对照组8只和炎性痛组8只。小鼠右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外周炎性痛模型,对照组右侧足底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在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1、3、5、7天检测小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和辐射热刺激缩爪潜伏期(PWL)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在炎性痛不同时程脊髓内的动态表达变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脊髓背角GFAP形态以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同时统计脊髓背角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C3与GFAP共定位水平。结果炎性痛小鼠造模后患侧MWT、PWL均明显下降,小鼠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与热痛觉过敏;且在造模后第3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开始升高,表达量为1.84±0.10 vs 1.08±0.22(P<0.05);炎性痛第7天,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erping1、H2-T23的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S100a10、Ptx3的mRNA水平降低(P<0.05);炎性痛组小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C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炎性痛小鼠脊髓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向A1型极化增加,提示A1型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炎性痛的发生发展。
目的对近十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内所发表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解析该科研领域的国际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其分析结果对于我国在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管理的意义及启示。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检索自2006—2015年发表的有关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文献,借助Web of Science及Citespace软件的引文分析功能,对其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包括发文数量、高影响因子及高被引频率文献数量及各阶段的研究热点。结果本次共检索到4675篇文献,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献占比排名前三为加拿大、美国和法国,我国位居第十位;高被引文献主要出自美国和日本;高频主题词的演变和临床试验进展反映出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我国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的文献数量与世界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但高质量研究成果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该领域正在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移。该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可为将来科研管理部门预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