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君

作品数:39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18篇淋巴
  • 18篇急性
  • 12篇骨髓
  • 10篇淋巴细胞
  • 9篇髓系
  • 9篇淋巴细胞白血...
  • 7篇髓系白血病
  • 7篇淋巴瘤
  • 7篇急性髓系
  • 7篇急性髓系白血...
  • 6篇染色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染色体
  • 5篇流式细胞
  • 5篇免疫
  • 5篇免疫表型

机构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39篇王慧君
  • 12篇王建祥
  • 11篇秘营昌
  • 6篇竺晓凡
  • 6篇肖志坚
  • 6篇张莉
  • 5篇卞寿庚
  • 5篇林冬
  • 5篇张凤奎
  • 4篇宫本法
  • 4篇杨栋林
  • 4篇周春林
  • 4篇魏辉
  • 4篇周康
  • 4篇陈辉树
  • 4篇李洪强
  • 4篇李巍
  • 3篇赵轼轩
  • 3篇陈晓娟
  • 3篇刘世和

传媒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的免疫表型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受累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NH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收集受累者的CD分子表达数据。结果:1)在46例受检者中,31例阳性,阳性率67.39%,(95%可信区间53.84%,80.94%)。经骨髓形态学检查确证为骨髓受累。2)31例阳性者中,B细胞NHL23例,T细胞NHL7例,NK细胞NHL1例。B细胞NHL标记抗原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D19,CD20;T细胞NHL标记抗原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D7。6例B细胞淋巴瘤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1例B细胞淋巴瘤还表达髓系抗原标志。结论:1)NHL骨髓受累免疫表型特点为B细胞来源:CD19、CD20;T细胞来源:CD7。2)T、B细胞抗原同时表达不少见。3)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
邱立华姜之馨魏熙胤牛瑞芳王慧君佟仲生李凯王华庆
关键词:骨髓受累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
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提高对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myeloid/natural killer cell precursor,M/NKP )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M/NKP急性白血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NKP急性白血病起源于髓系和NK细胞共同的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胞体大小不等,核圆或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苍白,无嗜天青颗粒,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阴性,免疫表型特征为表达CD7,CD33,CD34,CD56和HLA-DR,其他NK细胞及T、B细胞分化抗原阴性。临床特征为髓外浸润较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疗效相对较好,但预后差。结论:M/NKP急性白血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是有别于其他NK细胞及髓系细胞恶性疾病的一类独立疾病。
张莉王世宏李睿宫本法王慧君郝玉书肖志坚
染色体阳性的成人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对比分析
背景临床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与儿童ALL(cALL)是2组预后不同的患者群体,aALL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生存期都不及cALL。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2组间预后相关因素出现的频率不同所致,主要体现...
刘世和秘营昌竺晓凡刘旭平薛艳萍王慧君卞寿庚王建样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期染色体
流式细胞术联合形态学检查对淋巴瘤骨髓累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形态学检查对淋巴瘤骨髓累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行FCM、涂片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骨髓受累率、免疫表型数据和检查前后临床分期(CS)、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变化.结果 6例霍奇金淋巴瘤(HL)切片法仅发现1例骨髓受累;4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骨髓受累FCM检出3l例,涂片法检出5例,切片法检出12例.FCM发现的3l例受累患者中,21例为早期浸润(瘤细胞<5%);12例为小细胞淋巴瘤(SLL);6例同时表达T、B细胞抗原,1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33;检查后,19例由原分期Ⅰ、Ⅱ、Ⅲ期升至Ⅳ期,18例进展型NHL的IPI提高.结论FCM联合形态学检查提高了骨髓受累的检出率,并能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提供免疫表型数据,尤对早期浸润和SLL声重要鉴别价值.准确的骨髓检查提高了患者CS和IPI.
邱立华姜之馨崔秀珍刘贤明魏熙胤王慧君王华庆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型
11例急性巨核系白血病患者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研究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幼稚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巨核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例中7例例巨核细胞直径在20μm以内,其中2例细胞直径10-15μm,PPO阳性率50%以上,大部分细胞外形规则,大小均匀,表面突起少,核不规则,核质比大,胞浆颗粒细小,分界膜发育不完全,管道排列无规律;5例巨核细胞直径20μm左右,PPO阳性率在8%-22%之间,核呈圆形或马蹄形,异染色质不等,其中3例无幼稚分界膜和致密颗粒,2例偶见。11例中5例细胞直径在20-40μm之间,PPO阳性率16%-80%,大细胞表面有不规则突起,核质比不等,核不规则,异染色质多,核仁不明显,胞质有成熟分界膜结构、管道系统和成熟α-颗粒。结论:大部分患者巨核细胞以Ⅰ期分化阶段为主,少数病例伴有少量Ⅱ、Ⅲ期细胞;相同或不同患者骨髓中未成熟巨核细胞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茹永新赵轼轩刘津华秘营昌竺晓凡王慧君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超微结构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_(2a))治疗后相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及AML-M_1一例
2003年
孙晓明井丽萍王慧君李睿肖志坚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性肿瘤联合化疗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遗传学上均具有异质性的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途径的改变是AML的发病基础。近年来发现遗传学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是AML患者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也依据遗传学特征将伴有某些非随机染色体改变的AML归纳为单独的亚类(AML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易位)。
王慧君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遗传学特征核型淋巴组织肿瘤染色体改变
红细胞生成素诱导小鼠骨髓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旨在利用大剂量人重组红细胞生长素(rhEPO)诱导骨髓纤维化(M F)小鼠模型。60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和EPO诱导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rhEPO进行腹腔注射,在实验第6、30、60、90、120和150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鼠。用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阳性细胞率,称重肝、脾,计算肝、脾系数,利用HE和网状纤维染色分析肝、脾、股骨病理变化;应用高清CT测定股骨皮质厚度、髓腔直径和腰椎密度。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PO组各阶段白细胞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b和RDW在第6和30天增高显著(p<0.05);MCV在第6天增高显著(p<0.05);各阶段血小板数降低,在第120和150天差异显著(p<0.05)。EPO组第60天肝肿大明显,肝系数差异显著(p<0.05);各阶段脾肿大,脾系数差异显著(p<0.05)。EPO组各阶段骨髓CD43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5),第150天CT显示股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密度不均,腰椎密度增高。病理检查显示,EPO组小鼠肝脂肪化和空泡化,脾脏巨核细胞增多,股骨硬化和骨髓纤维组织增多。结论:大剂量rhEPO可诱导小鼠出现M F特有临床和病理特点。本研究对建立新的M F模型和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张华梅高静韬赵轼轩孟昭婷王慧君李筱梅竺晓凡茹永新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动物模型
地西他滨治疗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治疗继发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AML伴发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患者的效果.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为AML伴BPDCN的患者的诊疗情况,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地西他滨治疗后,该患者脾脏回缩,外周血、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输血频率下降,而且未再发现异常的BPDCN细胞;截至投稿时患者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 继发性AML伴BPDCN比较少见,地西他滨对该类患者,特别是伴脾大症状者有一定疗效.
贾艳楠刘云涛王慧君宫本法弓晓媛王迎刘兵城王建祥秘营昌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浆细胞树突细胞地西他滨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和化疗后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研究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化疗前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为流式细胞术(FCM) 检测B-ALL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FCM对比检测226 例B-ALL患者初诊时及化疗后CD45、CD19、CD10、CD20、CD34、CD38、CD13、CD33等抗原表达阳性率及强度的改变. 结果 抗原表达强度改变的发生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10、CD34、CD38、CD19、CD20、CD45,CD10明显高于CD38、CD19、CD20和CD45(P〈0.01),CD34明显高于CD19、CD20、CD45(P〈0.01),CD38明显高于CD20、CD45(P〈0.01),CD34、CD45在化疗第33天时表达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5).抗原阳性率改变的发生概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D20、CD38、CD34、CD45、CD10、CD19,其中CD20和CD38抗原阳性率改变均显著高于CD34、CD45、CD10和CD19(P〈0.01).CD38在化疗第33天时表型消失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1),CD34在化疗第33天时表型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第15天(P〈0.01),CD10在第15天时表型消失的比例显著低于第33天和第48天(P〈0.05).大部分患者化疗后发生1~4个抗原表达的改变.结论 化疗后B-ALL患者免疫表型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改变的概率较高,进行MRD检测时,既应参考患者初诊时免疫表型的特点,又须关注表型的改变.
王继英刘燕宋振尚磊陈雪晶周春林汝昆王慧君
关键词:免疫表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