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正义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入渗
  • 4篇非饱和
  • 4篇非饱和土
  • 4篇饱和土
  • 3篇入渗率
  • 3篇黏土
  • 3篇降雨
  • 3篇粉质黏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雨强
  • 1篇入渗试验
  • 1篇渗流
  • 1篇试验与数值模...
  • 1篇土坡
  • 1篇降雨强度
  • 1篇非饱和土坡
  • 1篇非达西渗流
  • 1篇本构
  • 1篇本构方程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作者

  • 6篇万正义
  • 5篇王成华
  • 1篇李军
  • 1篇张成林

传媒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饱和土坡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非饱和土坡在降雨入渗下的稳定性研究需要确定土体含水率,因此对降雨入渗的规律性及边界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非饱和土坡坡面降雨入渗规律性及机理研究仍不完善,采用的正交边界条件存在缺陷。正交入渗边界对于不...
万正义
关键词: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研究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缺...
王成华万正义
关键词:非饱和土入渗率
文献传递
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缺陷。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进行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入渗是并非简单正交分解入渗而是非正交入渗;对于坡角和孔隙比为定值的土坡,具有最大坡面入渗的最优雨强;土的孔隙比越小,降雨初期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越快,入渗率趋于稳定状态越快;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并不是随坡角的增大呈单调变化,而存在对应入渗水量最少的最优坡角。
王成华万正义
关键词:非饱和土入渗率
非饱和砂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仅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砂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采用自行研制的室内降雨试验装置对非饱和砂土坡面进行了一系列不同降雨强度、坡角和孔隙比的降雨入渗试验,并对应地进行了正交入渗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测量了入渗率、出渗速率及砂土储水增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了雨强、坡角和孔隙比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中均无坡面径流现象,与正交入渗边界理论差异显著。通过分析非饱和砂土在传统坡面降雨正交入渗边界条件下的入渗率、出渗速率及砂土储水增量等数值模拟结果与对应的降雨入渗试验结果的差异,证明按正交入渗边界理论计算得到的砂土坡面土体含水率、入渗能力及坡面边界条件转化的判别机制均与实际情况不符。
王成华万正义张成林
关键词:数值模拟
非达西渗流的机理与本构方程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为全面认识非达西渗流问题特性,对非达西渗流的产生机理和本构方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非达西渗流的主要机理,除试验误差外,主要是源于流体与孔隙介质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机械性相互作用。各种非达西渗流本构方程可分为低渗透速度的达西渗流下限方程和高雷诺数的达西渗流上限方程两类。提出了非达西渗流研究需要探讨的若干主要问题,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
王成华万正义李军
关键词:非达西渗流本构方程
非饱和粉质黏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试验研究
传统降雨入渗分析是以降雨强度在坡面上的正交分量作为边界条件,不符合实际降雨的非正交入渗规律.为了研究非饱和粉质黏土的非正交入渗规律性,首先通过对正交入渗理论的综述,揭示并分析目前降雨入渗理论在坡面流模型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缺...
王成华万正义
关键词:非饱和土降雨强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