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以及神经根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术(DTI)对已经发生病变的神经根的作用。方法对本院65例已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以及65例在本院体检中心筛选的健康人,进行DTI、T2WI、轴位T2WI以及矢状位T1WI扫描检查,并监测腰骶神经根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以及各向异性分数值(FA)。结果 65例患者中,两侧神经根同时病变者15例,仅左侧神经根病变者20例,仅右侧神经根病变者30例。DTI图像显示,患者神经根中断或者聚拢,没有周围分支,神经纤维束面积显著减小,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5)。而轴位T2WI同时显示脊神经根病变严重,是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使椎间孔变窄导致的。结论大部分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都会导致腰腿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为了给这些症状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测定FA、ADC的值,这两个值可以间接反映水分子在神经根内的运动。而要定量评价神经根的病变程度,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对神经根采用功能性成像,对传统的磁共振序列是很好的创新,有望在利用DTI对神经束的形态以及面积方面的优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神经根病变进行诊断。
- 肖胜郭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 不同针刺疗法镇痛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的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的异同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疗法镇痛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的变化及针刺镇痛机制的异同性。方法:选取本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分为传统体针组16例和平衡针组14例。传统体针组针对大肠俞、天应穴,配穴关元俞穴直刺停留,平衡针组对腰痛穴短暂针刺不停留。治疗结束30 min后通过f MRI扫描,并使用SPM5软件处理得Re Ho图像。结果:两组Re Ho值相同(P<0.03)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等12个脑区。平衡针组Re Ho值显著上升(P<0.03)的脑区主要有右侧下顶叶等5个脑区,显著下降(P<0.03)的脑区主要有左侧中央后回等5个脑区。结论:传统体针与平衡针两种针刺疗法均通过镇痛中枢调节患者痛觉,本实验对两种疗法选穴和针法的差异造成了二者信息传入机制及镇痛效果的不同。
- 郭涛肖胜储伟李明
- 关键词:针刺疗法镇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