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386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污染
  • 9篇土壤
  • 8篇秸秆
  • 8篇秸秆还田
  • 8篇还田
  • 7篇水稻
  • 5篇氮肥
  • 5篇氮肥用量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稻田
  • 4篇全量
  • 4篇全量还田
  • 4篇污染特征
  • 3篇氮素
  • 3篇稻田土
  • 3篇稻田土壤
  • 3篇生物修复
  • 3篇水稻土
  • 3篇重金属污染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重庆市环境科...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重庆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重庆市生态环...

作者

  • 26篇汪军
  • 10篇张刚
  • 10篇王德建
  • 9篇刘坤
  • 8篇杨杉
  • 6篇张晟
  • 5篇滕应
  • 5篇张勇
  • 4篇王灿
  • 3篇陈刚才
  • 3篇马文亭
  • 3篇骆永明
  • 2篇陈婷
  • 2篇张满云
  • 2篇李振高
  • 2篇袁胜
  • 1篇刘元元
  • 1篇王远
  • 1篇邢志林
  • 1篇李彦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物联网与GIS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工业园区突发性污染事故会对人类健康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建立土壤地下水污染预警应急系统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减少污染扩散与生命财产损失。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防、预警、应急监测和处置等方面研究成果研究的综...
程敏汪军杨杉刘坤
关键词:环境预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GIS物联网
一株球状红球菌WJ4及其在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一株球状红球菌(Rhodococcusgloberulus)WJ4,该菌株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日期为2013年7月24日,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
汪军滕应张满云陈婷骆永明马文亭李振高
文献传递
麦秸全量还田下太湖地区两种典型水稻土稻季氨挥发特性比较被引量:30
2013年
利用原状土柱在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了麦秸还田下乌栅土和黄泥土稻季氮素氨挥发损失规律,每种试验土壤均设对照、氮肥、氮肥加麦秆这3个处理,同步测定施肥后氨挥发、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pH、以及表层土壤Eh.结果表明,乌栅土氨挥发速率及其累积氨挥发量显著高于黄泥土,两种土壤的稻季平均氨挥发的氮素损失量分别为41.8 kg·hm-2和11.2kg·hm-2,分别占氮肥用量的15.2%和3.8%;在3个施肥时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乌栅土和黄泥土分别占氮肥用量的29.4%和8.3%;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麦秸还田下乌栅土和黄泥土稻季氨挥发损失比单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9.8%和20.6%.两种土壤氨挥发速率均与田面水NH4+-N浓度、pH呈正相关关系,但与表层土壤Eh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远
关键词:秸秆还田水稻土氨挥发氮素损失
一种铅污染土壤化学稳定化修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污染土壤化学稳定化修复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硫化亚铁微粒悬浮液;2)铅污染土壤预处理;将铅污染土壤破碎过筛得到粒径小于10cm的土壤;3)第一次化学稳定化处理;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土壤中加入磷酸钠溶液和...
汪军刘元元王健张晟刘坤
文献传递
我国设施农业农膜使用的环境问题刍议被引量:29
2016年
农膜使用和地面覆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加和丰富了农产品的供给。但随着农膜的连续使用,导致大量的农膜残留,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并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本文总结了设施农业中农膜使用所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剖析了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设施农业中农膜使用和管理现状,分别从管理、政策、经济和技术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规范我国设施农业中农膜使用、提高设施农业环境管理效率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汪军杨杉陈刚才滕应刘坤
关键词:设施农业土壤环境农膜污染环境管理
联合法赤泥的特性及其对水溶液中Pb(Ⅱ)的去除被引量:6
2020年
赤泥作为氧化铝冶炼过程中排出的一般工业固废,具有数量大、碱性强、粒径小、孔隙结构丰富等特征。采用XRF、XRD、SEM/ED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结构、粒度、比表面积、表面形貌、酸中和能力等特性。通过批实验观测了赤泥对水溶液中Pb(Ⅱ)的去除效果,并对Pb(Ⅱ)初始浓度、pH等影响因子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平均比表面积为43.8 m^2·g^-1;赤泥有很强的酸中和能力,对硝酸的中和能力约为1.875 mol·kg^-1。初始pH=4,且过程中不控制pH时,反应在10 min之内达到平衡,去除率为98%~100%,赤泥对Pb(Ⅱ)的去除能力可达到25.9 mg·g^-1。当pH=4时,赤泥对水溶液中Pb(Ⅱ)的去除反应在90~120 min时达到平衡,去除率为10%~45%,当初始浓度为1~100 mg·L^-1时,Pb(Ⅱ)初始浓度越高,Pb(Ⅱ)去除能力越强,去除率越低。当pH为7和10时,Pb(Ⅱ)去除率分别为92%和98%,残留Pb(Ⅱ)浓度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0 mg·L^-1。通过分析可知,赤泥对Pb(Ⅱ)的去除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机理主要为化学吸附。
王笑刘元元汪军
关键词:赤泥碱性铅离子综合利用
秸秆全量还田对两种稻田土壤氨挥发及其性状的影响
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是未来稻—麦轮作农区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但是大量秸秆还田,特别是稻季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利用原状土柱比较了长江三角州地区两种主要水稻土(乌栅土和黄泥土)麦秸全量还田...
王德建汪军张刚
关键词:秸秆还田稻麦轮作水稻土氨挥发
典型设施农业土壤酞酸酯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CalTOX模型,分析了南京城郊典型设施菜地土壤中6种酞酸酯的污染特征、污染负荷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所有的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出酞酸酯,6种酞酸酯的总量为0.15~9.68mg/kg,其平均含量为2.21mg/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为该地区设施农业土壤的主要酞酸酯种类,其检出率分别为88.2%、100%和79.8%,含量范围分别在n.d.~1.83、0.02~9.03、n.d.~1.74mg/kg之间;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酞酸酯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域土壤酞酸酯总体污染负荷为4.31kg/hm^2;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DnBP和DEHP的潜在健康风险较高.设施农业从业者的主要暴露途径通过皮肤接触;设施菜地土壤酞酸酯含量、污染负荷以及健康风险均显著高于周边地区露天菜地土壤.
汪军骆永明马文亭李丽娜朱烨滕应
关键词:设施农业土壤酞酸酯污染负荷
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环境风险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来,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环境风险问题备受关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研究成果,对库区及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和环境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当前库区重金属污染特点和潜在风险,提出了未来库区重金属污染研究与防控重点,为库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李洪刚汪军杨杉崔健刘坤袁胜张勇张晟程敏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
重庆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杨杉汪军刘坤
关键词: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污染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