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造影
  • 1篇小肠
  • 1篇小肠造影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判定
  • 1篇疗效评价
  • 1篇克罗恩
  • 1篇克罗恩病
  • 1篇活动度
  • 1篇CT小肠造影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唐永华
  • 1篇吴颖为
  • 1篇缪飞
  • 1篇郝楠馨
  • 1篇韩永顺
  • 1篇陶晓峰
  • 1篇林翌
  • 1篇杨明慧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疗效评价的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CTd,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C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且经治疗后判断疗效为有效或临床缓解。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CTE检查,并同时行肠镜检查,两次CTE检查相距3~6个月。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壁增厚模式、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结合MSCT重建图像,最后做出诊断。CT值及肠壁厚度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数据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0例CD患者治疗后病变范围缩zJq7例,占34%;病变范围不变30例,占60%;病变范围增大3例,占6%。经有效治疗后41例(82.0%)患者肠壁变薄、5例(10%)不变、4例(8%)增加。全部病例治疗前肠壁厚度为8.8±2.9mm(4.1~14.9mm),治疗后肠壁厚度为6.2±1.7mm(P〈0.01)。治疗后肠壁门脉期CT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治疗后内膜强化的类型较治疗前也有显著变化,治疗后A型减少,47.6%,D型增加增加48.5%(P〈0.05)。治疗后梳征较治疗前显著减少(60%vs88%)(P〈0.01)。治疗后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ROCanalysis)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黏膜强化及肠壁增厚是判定CD活动度最有效的指标。结论:CTE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判定CD疾病活动度及评价疗效并指导治疗。
吴颖为杨明慧唐永华郝楠馨林翌陶晓峰缪飞韩永顺
关键词: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疗效判定活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