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利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危重症早期机械通气的时机选择,以合理把握时机,降低危重症HFMD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和避免过度医疗。【方法】选择本院感染科ICU收治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符合我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并按照《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条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2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3例中男75例,女48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4.4岁,平均(1.89±1.04)岁;将病例按照机械通气时气道分泌物的状况分为两组。A组:插管时已有口鼻分泌物溢出,B组插管时仅咽部有分泌物溢出。对两组病例的症状、体征、血糖、氧合指数、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预后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组病例氧合指数(283.59±67,155.19±40.70)相差128.4;机械通气时间(9.50±4.10,6.21±2.44)d、相差3.2d;住院时间(16.21±4.4,13.28±2.09)d,相差2.9d;治愈好转率(66.53%,89.13%)相差23.4%,B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日、治愈好转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危重症HFMD患儿在中枢神经受损早期当咽部有分泌物时及应进行机械通气,从而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病死率和治疗成本。
- 武海滨王义邓慧玲文金全孙宏利安媛王娟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病
- 一种肾脏科用的磁治疗康复按摩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脏科用的磁治疗康复按摩设备,本发明涉及肾脏科治疗技术领域,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板体表面靠近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护腰板,所述板体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护腰板设置在两个板体相对面的中...
- 黄惠梅张亚莉李飞包瑛孙宏利王琳娜索磊李志娟张敏牛云鹤
- 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探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检测研究
- 2019年
- 目的:构建新型的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激活式荧光探针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检测。方法:将CD20核酸适配体CE4-1进行裂解,结合量子点和Cy5荧光供受体队之间的FRET效应,利用流式细胞术,对裂开型核酸适配体的裂开位置、比例、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在最优条件下评估该检测体系对CD20^+细胞的检测特异性。结果:将CD20核酸适配体CE4-1分别裂开成CE4-1-1a/CE4-1-1b和CE4-1-2a/CE4-1-2b两种组合,分别修饰量子点(QD)或荧光受体Cy5后两两组合,分别与CD20^+细胞孵育,流式细胞术发现CE4-1-1a/CE4-1-2b组合时信号最强;进一步,通过探索两种探针比例、探针浓度、孵育时间等参数,发现当CE4-1-1a和CE4-1-2b浓度比例为1:5、CE4-1-1a浓度为4 nM、孵育时间为50 min时,该裂开型核酸适配体体系显示出对靶肿瘤细胞最强的亲和力和FRET信号激活性能。进一步,实验发现该体系与CD20^+细胞(Raji和Ramos)可产生较强信号,而与CD20-细胞(Jurkat、K562、Min6和Hela)均未产生阳性信号,提示该探针可有效保持对CD20^+细胞的高特异性。结论: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的裂开型CD20核酸适配体探针体系在检测CD20^+细胞方面表现出了极低的背景信号,同时有着较好的FRET信号值,有望实现CD20^+NHL细胞的高灵敏激活式检测。
- 张李钰刘瑞萍杨颖孙宏利王猛武海滨
-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CD20量子点FRET非霍奇金淋巴瘤
- 18号染色体短臂完全缺失一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儿女,6月龄,因发现患儿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月余于2015年8月来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
- 强敏张李钰高晓鹏文俊孙宏利杨颖
- 关键词:18号染色体短臂眼睑下垂医院就诊四肢无力患儿
- 产前应激致抑郁样子代大鼠海马磷酸化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产前应激(PS)诱导抑郁样子代大鼠大脑海马磷酸化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基本特征,为儿童抑郁研究提供分子机理。方法本研究将怀孕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PS组(n=8),PS组在妊娠第14~20 d接受慢性束缚应激,使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对45只出生后30 d的雄性子代大鼠进行PS易感性(PS-S)筛选;进一步随机选取PS-S组和对照组各8只,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评价PS模型的有效性;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定量分析PS组和对照组子代大鼠之间磷酸化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S子代大鼠在OFT的穿越总格数、中心格数、直立次数和在中央格内的停留时间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14.70、6.396、9.058、14.27,P<0.05),在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t值分别为17.70、8.751,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PS-S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197个显著差异磷酸化肽段(140个丰度升高,57个丰度降低),80个显著差异代谢产物(55个水平升高,25个水平降低);不同的磷酸化肽段和代谢产物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修饰蛋白和代谢产物共同参与了胆碱能突触、甘油磷脂代谢、长时程增强等通路。结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PS-S子代大鼠海马独特的蛋白质磷酸化谱及代谢产物谱,揭示了差异分子在P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磷酸化蛋白质与代谢产物之间的调控作用。
- 何威孙宏利黄惠梅李清红
- 关键词:抑郁海马产前应激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 产前应激对抑郁症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蛋白质组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应用整合组学分析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PFC)代谢组及磷酸蛋白质组的变化,研究产前应激(PS)导致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SD雌性妊娠大鼠在孕期第14~20 d接受慢性束缚应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检测出生后30 d(P30)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分别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结合磷酸肽富集法和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子代大鼠PFC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及代谢组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样子代大鼠前额叶皮质有8404个差异修饰肽段和34个差异代谢物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经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比较发现,差异修饰肽段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代谢、醛固酮合成与分泌、cGMP-PKG信号途径、甲状腺激素合成等生物过程。结论:PS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子代大鼠PFC中多种生物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磷酸化及代谢物,从而诱导产生抑郁样行为。
- 何威黄惠梅孙宏利秦霈
- 关键词:产前应激前额叶皮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 遗传性心律失常精准医疗的策略和实践
- 张艳敏杨颖张李钰王娟莉彭军孙宏利
- 陕西地区一个B1型短指家系ROR2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一个陕西短指家系的临床分型及探讨其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对先证者进行靶向捕获的高通量测序,发现基因突变后对先证者、先证者母亲及先证者姑姑的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c.2273C>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蛋白质水平导致p.S758X的改变,从而产生缺失部分结构域的截短ROR2蛋白,而在家系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本研究是首次报道西北地区Bl型短指家系ROR2基因c.2273C>A突变,为进一步明确ROR2基因的致病性提供了依据。
- 杨颖文俊孙宏利张李钰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产前应激对子代大鼠心脏代谢物轮廓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产前应激(PS)对子代大鼠心脏代谢物轮廓变化的影响,分析关键差异信号通路中关键差异物的潜在作用。方法构建产前束缚应激大鼠模型(PS组),采用UHPLC-Q-TOF/MS分析法检测对照组和PS组子代大鼠心脏组织中代谢物轮廓的变化,通过KEGG通路注释与分析,筛选出关键信号通路的代谢差异物并定量其表达水平,进而推测这些关键分子影响PS对子代大鼠心脏组织的潜在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组子代大鼠心脏组织中显著变化的信号通路包括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嘧啶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盐和谷氨酸代谢、cAMP信号通路、精氨酸的生物合成、GABA能突触、谷氨酸能突触、尼古丁成瘾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其中富集在嘌呤代谢、嘧啶代谢和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的L-谷氨酰胺、假尿嘧啶、尿酸、黄嘌呤、2′-脱氧腺苷5′-单磷酸、胞氨酸3′-单磷酸、胞氨酸5′-单磷酸水平显著上调,精氨琥珀酸水平显著下调。结论PS导致子代大鼠心脏组织中L-谷氨酰胺、假尿嘧啶、尿酸、黄嘌呤异常变化,PS可能是子代大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 张力孙宏利高艳娥蔡东阁
- 关键词:产前应激代谢组学心脏
- 新型核酸适配体介导的铁磁纳米颗粒增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肿瘤细胞的热疗效应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由核酸适配体介导的新型靶向铁磁纳米颗粒增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阳性肿瘤细胞热疗效应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亲合作用将EpCAM核酸适配体SYL3C与铁磁纳米颗粒连接构建核酸适配体一铁纳米粒复合物(AptNPs),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评估其直径大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AptNPs对EpCAM阳性肿瘤细胞的靶向结合特性,乳酸脱氢酶检测AptNPs在交变电磁场作用下对EpCAM阳性肿瘤细胞的热杀伤效应,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观察其引起EpCAM阳性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生物素一链霉亲和素将SYL3C与铁磁纳米颗粒连接成功构建AptNPs,AptNPs直径为282nm。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普鲁士蓝染色显示,AptNPs对EpCAM阳性肿瘤细胞有较强的选择结合特异性,对EpCAM阴性肿瘤细胞结合较弱。在交变电磁场加热5h后,1.5×10^8个AptNPs使EpCAM阳性细胞HCTll6存活率仅为28.9%,A549细胞为54.4%,与EpCAM阴性细胞HepG2细胞(7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tNPs可以靶向性地提高对EpCAM阳性肿瘤细胞热疗的效应,在肿瘤靶向治疗新策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张李钰王猛武海滨杨颖李俏孙宏利
-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