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延 作品数:14 被引量:29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历史地理 更多>>
广东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分布 被引量:2 2020年 广东省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的海岸风沙沉积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海岸风沙沉积。有关广东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分布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鲜有报道。我们自2013年以来,对广东的全部海岸进行了遥感影像分析、实地野外勘查和室内实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全新世海岸沙丘分布范围广(除珠江三角洲以外均有分布),但规模较小且零散;河流入海口旁侧多有分布,较为典型的是粤东龙江和粤西鉴江。与1994年不同的是,2019年大部分全新世海岸风沙地貌已被人为改造,保留下来的沙丘高度有所降低,沙丘分布范围减小。如揭阳惠来、汕尾陆丰、茂名、湛江吴川、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的海岸风沙地已大部分被水域(鱼塘)、植被、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所替代,残留的沙丘或风沙沉积剖面高度也多由曾经的几十米降为几米(除机械挖掘的矿坑外)。仅深圳大鹏西涌和阳江阳西县溪头镇下垌村的海岸沙丘形态保留较为完整。常年偏东风、迎盛行风向展布的开阔海岸以及丰富的沙源是形成广东海岸风沙地貌的有利条件;1994—2019年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使广东沙地面积缩小,建设用地、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率增加。 白旸 陈佳升 程延 张甜关键词:全新世 海南岛东北海岸风沙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5 2021年 选取海南岛东北部JSD2和PQR2两个典型海岸沙质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共采集10个测年样品和89个指标分析样品,在室内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JSD2和PQR2剖面砂样以中细沙为主,粒度众数在225~400μm之间。风沙沉积后受化学风化作用呈现淡红棕色至红棕色;2)JSD2剖面OSL年龄范围为(2.20±1.09)~(9.89±1.65)ka,属于全新世风沙沉积;PQR2剖面年龄范围为(3.41±0.78)~(22.50±1.07)ka,上部为全新世风沙沉积,下部为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老红砂层;3)综合海南岛和华南其他海岸沙丘、海岸风沙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区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年代序列可划分为10.5~6.0 ka B.P.和6.0 ka B.P.以来两个阶段,华南热带与亚热带海岸风沙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张文静 张文静 李志忠 靳建辉 李志星 徐晓琳 程延关键词:海岸风沙 光释光测年 全新世 海平面变化 第四纪以来福建海坛岛北部软质海蚀崖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带镜沙、流水等地软质海蚀崖剖面结构与构造的野外观测、分析粒度特征、磁学特征,并参考前人有关南方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对海蚀崖地貌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末次间冰期的干热气候背景下,在镜沙海岸带发育了风成老红砂沉积,在冰后期气候转型阶段发育了山前冲洪积层,覆盖在剥蚀夷平的老红砂沉积之上,在冰后期以来的海平面波动上升的背景下,波浪、潮汐等海岸动力的长期侵蚀造成海岸线不断向南侵蚀后退,逐渐演变成目前的海蚀崖地貌景观。第四纪早更新世海平面的升降交替,在今流水镇一带堆积了浅海相和陆相交互沉积,构成流水镇连岛沙坝的地貌基础。中更新世晚期以来转变为陆上沉积环境,在历次间冰期干热气候背景下发育了多层老红砂沉积,并在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波动性上升过程中,侵蚀形成流水镇北部的海蚀崖,以波浪-风沙侵蚀作用为主,强烈的波浪侵蚀作用使海蚀崖不断向南侵蚀后退。总体上看,第四纪以来海坛岛北部海岸软质海蚀崖演变过程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波浪作用等内外营力所驱动的。 苑秀全 李志忠 靳建辉 申健玲 赖海成 于晓莉 程延 徐晓琳关键词:粒度特征 磁学特征 地貌演化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砂释光性质及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海岸沙丘蕴含着丰富的过去海岸带风沙活动的信息,在精确的年代学框架基础上才能提取接近实际的海岸风沙活动序列。本研究选取福建长乐海岸3个代表性海岸沙丘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研究,应用不同年代模型计算比较光释光测年结果,发现Weighted Mean年代模型所测得的等效剂量值相较于CAM年代模型和Mean年代模型呈现出系统性偏小的特征,Mean年代模型所测得的等效剂量值的误差偏大,因此本研究选用CAM年代模型作为年代测算的模型。海岸沙丘砂OSL年代学研究表明,在0.9 ka以来,福建长乐海岸带产生明显的风沙堆积和发育海岸沙丘事件,可能是由于中世纪以来,尤其是小冰期福建沿海处于总体寒冷的背景下,区域气候呈现较大幅度的冷暖波动变化,经历了海平面波动下降、海岸线风大沙多的环境演变过程。 程延 李志忠 靳建辉 徐晓琳 申健玲 于晓莉 赖海成 苑秀全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海岸沙丘 风沙活动 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带冲积扇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被引量:6 2017年 海岸带冲积扇作为海陆过渡带中的重要沉积地貌单元,蕴藏有丰富的"陆-海-气"耦合作用及其古地理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选取福建海坛岛北部的海岸带冲积扇(大砂山)为研究对象,在大砂山表层布设6条累计长度约700m的探地雷达(GPR)测线,结合剖面观察解译以获取大砂山内部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信息。结果显示:GPR探测图像很好地显示约20m深度范围内的沉积构造信息,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构造雷达相,这些雷达相总体上反映了海岸带冲积扇以泥石流和沟谷洪流为主、并交替有海岸风沙作用的沉积构造特征。综合三维沉积构造信息可知,大砂山为两个冲积扇侧向连接而成的复合体。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和砂样粒度分析,认为该冲积扇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海岸带老红砂堆积形成"红色沙漠";(2)晚冰期时频发的暴雨洪水,携带南部山区的风化碎屑物质堆积在海岸带形成了冲积扇主体,并覆盖在老红砂剥蚀面上;(3)全新世早中期气候湿润,河流下切侵蚀冲积扇,形成大砂山基本形态;(4)全新世晚期,全球气候转冷,海岸风沙作用兴起,塑造成为现代大砂山的地貌特征。 赖海成 李志忠 靳建辉 邓涛 姜锋 苑秀全 申健玲 于晓莉 徐晓琳 程延关键词:探地雷达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沉积序列记录的海岸环境演变 被引量:2 2017年 福建长乐海岸是中国东部海岸沙丘分布最典型的区域之一.选取长乐东部的海岸沙丘分布区,在研究区平行布设2条垂直海岸带的探测剖面,运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以获取海岸带沉积构造信息,并结合海岸沙丘探坑剖面和海岸演变历史地图的对比分析,对探测获得的海岸沙丘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风沙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洋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层理,上覆沉积为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交错层理,这些沉积构造特征在探测线附近的探坑剖面上有清晰的反映;2)在沉积序列的组合特征上,研究区海岸环境存在早期的滨岸浅滩和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演变阶段,记录了长乐海岸向东的进积演变历史.结合研究区历史时期海岸演变地图分析,所探测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长乐海岸沙丘记录了由汉代至唐宋时期以波浪作用为主,逐渐演变为清代以来以风沙沉积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变化过程. 洪东铭 邓涛 李志忠 于晓莉 程延 徐晓琳 张文静关键词:环境演变 华南沿海老红砂石英释光年代学研究 本文以华南老红砂为研究对象,以石英颗粒为测年材料、以单片再生剂量法(SAR)为测年手段,选取热带海南岛东北海岸带铺前(PQR)、锦山(JSR)剖面,亚热带福建青峰(QFT)、颜厝(YCR)剖面的共计20个释光样品进行OS... 程延关键词:老红砂 光释光 华南沿海 文献传递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记录的小冰期晚期风沙气候与海岸环境演变 被引量:2 2017年 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 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 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文静 李志忠 靳建辉 于晓莉 苑秀全 赖海成 申键玲 徐晓琳 程延 傅雨瑶关键词: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近300年来福建长乐海岸沙丘记录的风沙环境演变 被引量:5 2017年 对福建长乐东海(DH)海岸沙丘剖面加密采样,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分析确定了DH海岸沙丘的发育年代。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以粒度参数作为主要代用指标,综合对比东亚和北半球其他地区小冰期(LIA)风沙沉积记录,以及东亚冬季风变化序列、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福建海岸线历史变迁等记录,探讨长乐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DH沙丘砂以中砂和细砂为主,总体分选极好,负偏至近对称和中等峰态,基本符合现代典型海岸风成砂的特征;(2)OSL年代学分析表明,DH沙丘是近300年来的小冰期中后期发育的,这一时期总体气候特征是冬季风偏弱条件下的干冷多风,叠加频繁的人类耕作活动,海岸沙丘广泛发育;(3)LIA晚期以来,DH沙丘平均粒径代表的风沙活动强度与东亚冬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序列对应较好,但是与欧亚大陆西海岸的NAO位相变化晚期序列的相关性不明显。区域台风、风暴潮可能在短时间内在海岸带产生快速的风沙侵蚀和堆积,造成粒度记录信号的局部缺失或突变;(4)以DH沙丘为代表的海岸沙丘演变过程与区域海平面变动密切相关,可能记录了晚全新世海平面总体下降背景下的次级波动信息。自汉代以来,长乐海岸线逐渐后退,至今向东推进约5—10km,海退过程有效的促进了海岸沙丘向海进积发育。 于晓莉 李志忠 靳建辉 赖海成 申健玲 苑秀全 徐晓琳 程延关键词:海岸沙丘 OSL测年 粒度特征 风沙活动 海岸演变 近2000年来福建南部海岸沙丘记录的风沙活动序列 被引量:7 2017年 对福建南部漳浦地区赤湖海岸沙丘(CH)和大澳海岸沙丘(CDS)近2 000年以来海岸风沙活动历史及其东亚冬季风(EAWM)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野外沙丘剖面沉积构造考察基础上,通过光释光(OSL)测年技术重建研究区海岸风沙活动序列。结果表明:(1)漳浦海岸有近2 000年来发育的多期海岸风沙沉积,其中,CH沙丘记录的风沙活动期分别为BC100–AD300年、AD500–AD870年、AD1050–AD1380年;CDS沙丘记录了AD200年左右、AD1040–AD1280年以及AD1410–AD1710年3个风沙活动期。(2)研究区海岸风沙活动期与我国东部海岸、东北亚及西北欧海岸风沙活动期大体一致。可能反映了近2 000年以来北半球气候环境发生了大范围的阶段性变化,各个区域海岸风沙活动起止时间的不同,反映了各地所处大气环流系统位置的分异或是地方性因素的差异。(3)东亚冬季风对福建南部沿海的风沙活动有明显影响。一般来讲,EAWM强盛时,海岸风沙沉积比较活跃。虽然在最近2 000年的冷暖期都有海岸风沙沉积,但在暖期仅限于EAWM相对强盛的时期。EAWM影响范围广阔,是东亚海岸风沙活动周期具有准同时性的基本驱动因素。此外,北大西洋涛动(NAO)通过影响EAWM的强度驱动海岸风沙活动的阶段性发生,因而对研究区海岸沙丘发育产生间接影响。本文讨论近2 000年以来季风区海岸沙丘演变序列及驱动机制,可提取百年尺度上的海岸沉积古环境信息,探讨东亚冬季风演化特征。 徐晓琳 李志忠 靳建辉 程延 于晓莉 赖海成 申健玲 苑秀全关键词:海岸沙丘 东亚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