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民

作品数:2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微生物
  • 8篇吸附剂
  • 6篇萜烯
  • 6篇酵母
  • 6篇甲醛
  • 5篇土壤
  • 4篇化学性质
  • 4篇副产物
  • 4篇表面化学
  • 4篇表面化学性质
  • 3篇红壤
  • 3篇改性
  • 3篇茶粉
  • 2篇生草
  • 2篇裂殖酵母属
  • 2篇林业
  • 2篇汉逊酵母
  • 2篇红酵母
  • 2篇红酵母属
  • 2篇红壤侵蚀区

机构

  • 25篇福建省林业科...
  • 4篇福建省森林培...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福建省人民政...

作者

  • 25篇李建民
  • 8篇陈涵
  • 8篇常颖萃
  • 8篇林冠烽
  • 8篇吴开金
  • 8篇陈志江
  • 6篇黄石德
  • 5篇游惠明
  • 4篇范辉华
  • 4篇尤龙辉
  • 4篇李建民
  • 3篇黄雍容
  • 3篇聂森
  • 2篇丁珌
  • 2篇郑蓉
  • 2篇叶功富
  • 2篇林捷
  • 2篇陈志强
  • 2篇温晓芸
  • 2篇林道茂

传媒

  • 3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发展研究
  • 1篇中国油脂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福建林业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径流及产沙特征研究
2020年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表明:产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产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产流产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黄雍容高伟黄石德李建民林捷
关键词:油茶林坡地径流产沙红壤侵蚀区
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明不同种源地香叶树作为油料树种的开发价值,采集了全国6省20县市的香叶树果实,对香叶树全果、果肉及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ard法对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油脂肪酸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叶树全果、果肉以及籽的平均油脂含量分别为43.31%、42.38%及46.12%;全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月桂酸、油酸和癸酸为主;果肉油以油酸和棕榈酸为主;而籽油则以月桂酸和癸酸为主,月桂酸含量为53.20%~70.30%,月桂酸和癸酸总含量达76.40%~90.10%;聚类分析将不同种源地香叶树分为3大类,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的香叶树属低月桂酸类型,福建省、江西省及湖南省的香叶树属中高月桂酸型。香叶树可作为生产中碳链脂肪酸的新晋树种,福建省的香叶树籽油脂含量高,且籽油中月桂酸含量高,作为中碳链脂肪酸的原料地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
游惠明杨金德康永武李建民李建民范辉华尤龙辉曾桂华
关键词:油脂脂肪酸
一种酵母属微生物改性茶叶副产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属微生物改性茶叶副产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叶副产品破碎处理→和酵母属微生物及粘结剂→混合物料→培养改性→得到吸附剂,用于吸附甲醛、苯和甲苯等。在培养过程中,酵母属微生物得到生长,对茶粉中...
吴开金常颖萃林冠烽陈涵李建民陈志江
文献传递
珍贵树种种业创新与工厂化育苗
范辉华李建民陈存及周志春康木水江瑞荣陈齐明陈雄李铭李乾振
该项目技术属于森林培育技术的育苗、林木育种技术的林木组织培育法育种技术和林木良种繁育技术领域。林木种苗是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基础,为切实解决长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短缺的突出问题,满足造林、生态修复和城乡绿化及景观提升改造对多...
关键词:
关键词:林木种苗良种繁育工厂化育苗
闽西北森林非木质利用主要模式分析与应用
苏亨荣李建民乐通潮曾建新尤龙辉陈美娟邱兴荣聂森张锦斌高上尧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属于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中森林经营管理技术研究领域。主要技术内容:项目历经3年的研究攻关和推广应用,系统分类归纳了闽西北森林非木质利用经营的主要模式;构建了非木质利用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筛选出了综合效...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北美冬青扦插育苗技术被引量:3
2021年
2018年在福建省沙县富口镇溪口村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开展北美冬青扦插育苗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插穗类型、插穗长度、扦插季节对北美冬青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以ABT 500 mg·L^(-1)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8.00%,生根条数达25.77条,平均根长达3.50 cm;半木质化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6.67%,生根条数达25.10条,平均根长达3.46 cm;5 cm长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6.67%,生根条数达24.90条,平均根长达3.40 cm;春季扦插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89.33%,生根条数达25.93条,平均根长达3.60 cm。综合结果表明,北美冬青扦插育苗宜在春季,采用5 cm长、半木质化的插穗,ABT 500 mg·L^(-1)溶液快蘸10 s后扦插效果最好。
高楠丁珌廖燕瑜黄茂根李建民杨金德康永武
关键词:扦插育苗生根率
冷季型绿肥对锥栗园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Mode_(1))、黑麦草(Mode_(2))、光叶紫花苕(Mode_(3))3种生草处理,并以施用草甘膦(CK_(1))和清耕(CK_(2))处理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重复,2年后,分析3种冷季型绿肥、清耕及施用草甘膦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鼠茅草处理最高,分别为74.14、156.87和234.76 mg·kg^(-1);黑麦草处理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6.03%;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明显,分别为32.29和26.87 U·g^(-1)。2)5种处理土壤共有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4.9%~28.9%、20.9%~28.8%、13.7%~18.6%和10.8%~12.9%,共有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7.4%~73.7%和15.3%~54.4%。3)相较于清耕处理,3种生草处理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有所下降。4)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绿弯菌门和浮酶菌门细菌则有所增加,生草促使锥栗园土壤细菌群落由快速生长型向缓慢生长型转变。5)5种处理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非计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表明,土壤真菌群落分异程度高于细菌群落。6)相关分析(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生草处理通过改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喷施草甘膦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清耕处理通过限制土壤自然含水率改变真菌相�
程分生尤龙辉尤龙辉徐惠昌游惠明游惠明聂森李建民
关键词:生草法草甘膦微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2018年
研究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参考林分"(C0)、"林果草+水平沟"(C1)、"乔灌草+竹节沟"(C2)、"油茶+等高草带"(C3)和"未治理地"(CK)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后,其中C1和C2措施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未治理地CK增加了51.87%和52.90%(P<0.05),达到C0措施的48.42%和48.75%。然而,C3措施未显著影响总有机碳含量,仅为C0措施的29.32%。C1和C2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比CK措施增加了49.91%~78.77%、43.15%~91.11%和28.17%~108.36%,达到C0措施的67.01%~89.47%、35.65%~57.95%和32.88%~39.21%,而C3措施的微生物量碳和冷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略为减少,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29.87%。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微生物量碳、冷水和热水浸提的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介于1.91%~4.73%、0.76%~2.49%和4.11%~8.16%之间。
黄石德黄龙为李建民李建民黄雍容朱洪如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
一种汉逊酵母属微生物改性茶叶副产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逊酵母属微生物改性茶叶副产物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叶副产品破碎处理→和汉逊酵母属微生物及粘结剂→混合物料→培养改性→得到吸附剂,用于吸附甲醛、苯和甲苯等。在培养过程中,汉逊酵母属微生物得到生...
陈涵林冠烽李建民常颖萃吴开金陈志江
文献传递
果园生草改善土壤质量和锥栗农艺性状的效果被引量:5
2021年
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Castanea henryi)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Vulpia myuros,VM)籽、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VV)籽、黑麦草(Lolium perenne,LP)籽、紫云英(Astragalus simicus,AS)籽和园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R)籽5种生草栽培,以及清耕(CT)和喷施草甘膦(GS),共7种不同处理,分析7种处理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栗果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生草栽培处理的土壤总体质量显著高于CT和GS处理(P<0.05);其中,在0−10 cm和10−20 cm两个土层,VM处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最高,分别为74.14和54.87 mg·kg^(−1),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42和1.15 g·kg^(−1);LP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28和93.39 mg·kg^(−1),镁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14.95和66.28 mg·kg^(−1);VV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最高,分别为47.68和30.89 mg·kg^(−1)。(2)生草栽培显著改善了锥栗果实农艺性状,相比CT和GS处理,各生草栽培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中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及磷钾钙镁营养元素的含量;VM处理的锥栗果实横纵径分别达到26.6和33.1 mm,单果质量13.54 g,果实个头明显增大,且VM处理的锥栗单位面积产量较CT和GS处理分别提高了59.44%、111.25%。(3)Mantel Test检验和随机森林分析表明,MBN、土壤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镁既是影响栗果总体农艺性状的关键因子,也是影响锥栗产量的最主要因子。综上,生草栽培可以提高锥栗园土壤质量,改善锥栗果实农艺性状,提高锥栗产量,增加栗农收益;其中以VM处理表现最佳,可作为我国南方锥栗园地面管理的优先选择。
余锦林尤龙辉徐惠昌游惠明游惠明聂森聂森叶功富李建民黄爱珍
关键词:锥栗生草栽培清耕农艺性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