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超
- 作品数:23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所述菌核侧耳新菌种为菌核侧耳(Lentinus tuber‑regium)GIM‑L‑0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392。菌核侧耳CCTCC M20143...
- 刘远超胡惠萍吴丽霞曹仁润黄龙花谭武平冯德龙
- 文献传递
- 白肉灵芝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2017年
-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菌丝体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体培养的最适培养温度是25℃,最适pH是3.0,适宜的碳源是蔗糖和淀粉,适宜的氮源是酵母粉和牛肉膏,最佳碳氮源浓度组合是淀粉3%、蔗糖1.5%、酵母粉0.2%、牛肉膏0.2%。
- 莫伟鹏刘远超胡惠萍黄龙花梁晓薇谢意珍旦真次仁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PH碳源氮源
- 一种菌根真菌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菌根真菌,该菌根真菌从紫褶口蘑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菌种,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185,保藏菌株号为HMGIM‑D160241。本发明的菌根真菌,能够有...
- 刘远超胡惠萍黄志勇黄龙花谢意珍吴清平
- 野生金针菇的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针对采自全国7个自然保护区共计11个野生金针菇和2个常见栽培金针菇菌株,进行ITS-PCR和产物测序,经过与Gen Bank上已知序列的比对,结合传统形态特征鉴定,确定各菌株的拉丁名,并用MEGA6.0进行ITS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金针菇的ITS1比ITS2进化速率快,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差异较大;13株金针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4,种间遗传距离为0.029~0.045;ITS系统发育树也支持将13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即3个种,这与分子鉴定和传统形态鉴定结果相吻合,且同一菌种地域分布越近的菌株越容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ITS序列分析可用于野生金针菇的分子鉴定和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黄龙花谭武平刘远超黄志勇钟元茂史钏胡惠萍
- 关键词:金针菇ITS序列系统发育树
- 一种高产多糖的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多糖的新菌种,所述菌种为裸伞属的新菌种Gymnopilus lepidotus HMGIM‑E140524,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5747。该菌种的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
- 刘远超胡惠萍黄龙花杨伟君史钏贺凤吴丽霞
- 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核侧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所述菌核侧耳新菌种为菌核侧耳(Lentinus tuber-regium)GIM-L-00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392。菌核侧耳CCTCC M20143...
- 刘远超胡惠萍吴丽霞曹仁润黄龙花谭武平冯德龙
- 厚褶小奥德蘑栽培及其抗氧化活性被引量:14
- 2019年
- 对采自广东省鼎湖山的一株野生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sp.)进行分类鉴定与栽培,研究其液体培养菌丝体的水提液、醇提液和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厚褶小奥德蘑(O.crassifolia)。利用栽培料(58%杂木屑、30%棉籽壳、10%麸皮、2%碳酸钙,含水量65%,pH自然),在(25±1)℃条件下遮光培养20 d,菌丝满袋后再培养15~16 d,转入出菇房,在25~28℃、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每日300~500 lx光照10 h,菇蕾产生后,每日通风3~4次,出菇3~4潮,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9.15%。本研究中,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菌丝体醇提液和发酵液,与对照维生素C相比,厚褶小奥德蘑菌丝体水提液的还原力低于维生素C,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81倍。
- 史钏胡惠萍莫伟鹏刘远超谢意珍
- 关键词:ITS分析栽培还原力羟自由基
- 桑黄孔菌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7年
- 历来"桑黄"的种类混淆不清,直至近年来才被确定为桑树桑黄,与其亲缘性相近的物种也一同被划分入广义纤孔菌属的新分支—桑黄孔菌属。本文整理曾被当作"桑黄"的物种,阐述其正名和桑黄孔菌属确立的过程,对目前该属内物种的生物活性和栽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桑黄孔菌属真菌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梁晓薇刘远超黄龙花黄龙花贺凤谢意珍
- 关键词:生物活性栽培研究
- 裂褶菌多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6年
- 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综述了裂褶菌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工艺和生理活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贺凤黄龙花刘远超李诚斌胡惠萍
- 关键词:裂褶菌提取纯化工艺生理活性功能
- 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食用菌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菌种质量直接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菌种保藏历来都受到食用菌生产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常用的有控制温度的继代培养低温保藏法和超低温(液氮)保藏法,现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菌种保藏研究,对菌种保藏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刘远超梁晓薇莫伟鹏卓丽君胡惠萍黄龙花谢意珍
- 关键词: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