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珂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异位症
  • 1篇人绒毛膜
  • 1篇人绒毛膜促性...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促性腺...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内膜
  • 1篇内膜异位症
  • 1篇激素
  • 1篇宫内
  • 1篇宫内膜
  • 1篇变化及意义
  • 1篇HCG治疗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促性腺激素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侯红瑛
  • 1篇吴金浪
  • 1篇尹玉竹
  • 1篇吴玲玲
  • 1篇孙珂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超微结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诱导法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以每天19.4 IU/100 g(HCG低剂量组)、25.8 IU/100 g(HCG中剂量组)和51.6 IU/100 g(HCG高剂量组)的HCG治疗15 d,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HCG治疗后,HCG低、中和高剂量组的异位病灶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前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胞浆内可见大量线粒体、内质网及核糖体;治疗后部分细胞结构不清,部分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细胞致密、萎缩,胞浆中自噬体增多,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结论:HCG可能使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细胞功能代谢减退,从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有治疗作用。
吴玲玲尹玉竹孙珂吴金浪侯红瑛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