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维应变超声成像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同步化治疗后左心室功能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病人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30例,均接受CRT,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测量左心室排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测量环向应变(CS)峰值、径向应变(RS)峰值及纵向收缩期应变(LS)峰值。结果 CRT后1、3个月LVEF、LVEDD、LVESD及LS、RS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57~73.35,q=3.49~16.42,P〈0.05);CRT后1、3个月LVEF、LVEDD、LVESD和CS、LS、RS峰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评价CRT后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可用于评价CRT的短期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邵宏增孙品张芬王志斌李俊芳
- 关键词:心力衰竭再同步化治疗超声心动描记术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及心脏超声表现1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者女,72岁。于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伴加重,口服硝酸甘油后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ST-T改变,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
- 郭艳杰孙品张芬王志斌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超声表现心脏ST-T改变胸痛症状窦性心律
- 心脏超声诊断儿童心肌梗死1例
- 2015年
- 患儿男,1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持续性绞痛伴胸闷。于当地医院行超声示:脐周及右侧腹部低回声结节;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2.36×109/L,CRP:0.63mg/L;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1天后,腹痛减轻,仍感胸闷。次日患儿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喘憋及呼吸困难,端坐体位,当地仍按原方案治疗,未见好转,遂转入我院。入院诊断:重症心肌炎。
- 郭艳杰孙品王志斌张芬王超
- 关键词:心肌梗死儿童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