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人我关系与道德层次被引量:1
- 2001年
- 李春玲
- 关键词:道德层次对立道德教育
- 从优秀教师的成长思考师德建设被引量:4
- 2008年
- 如何搞好中小学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关爱、尊重教师,创设平等、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是搞好师德建设的基础;教师对高尚师德境界和事业成功的追求,是搞好师德建设的推动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搞好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李春玲
- 关键词:教师师德规范师德建设职业道德
- 需要理论视野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根据人的需要理论,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实效性,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因此,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把大学生对"基础课"的潜在需要,转化为现实需要。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优势需要",并且,引导大学生把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 李春玲
- 关键词:基础课实效性
-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反馈环节的几点思考
- 2010年
- 从2009年6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研究会的暑期备课会上,对参会的50余所高校的授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53.03%的教师每学期给学生留作业1~2次;39.39%的教师每学期给学生留作业3~4次;6.07%的教师每学期给学生留作业5次以上;只有1.52%的教师从不留作业。
- 李春玲
- 关键词:法律基础道德修养教学反馈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德意识
- 态度改变理论与师德教育创新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师德教育要促成年轻教师或师范生发生态度转变,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可信度;其次,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再次,要引发接受者内心的冲突,进而产生改变自己的动机。通过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达到态度改变,实现教育者的期望。
- 李春玲
- 关键词:态度改变理论师德教育年轻教师师范生
- 优秀教师职业理想、道德的形成及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被引量:4
- 2001年
- 李春玲刘文革朱平平
-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道德
- 敬业是师德教育的主题被引量:2
- 2004年
- 李春玲
- 关键词:师德教育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师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