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冬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疾病
  • 2篇手术
  • 2篇手术器械
  • 2篇器械
  • 2篇消毒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导尿管相关性...
  • 1篇碘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二氧化碳...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氧
  • 1篇动脉血氧分压

机构

  • 7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7篇赵冬梅
  • 4篇杨旭东
  • 3篇董绍臣
  • 2篇乔华
  • 2篇裴玉芳
  • 1篇董月华
  • 1篇王利鹏
  • 1篇尹小波
  • 1篇苗娜
  • 1篇齐艳云
  • 1篇于鸿敏
  • 1篇马晓玲

传媒

  • 4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剖宫产前聚维酮碘消毒阴道预防产后子宫内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前聚维酮碘消毒阴道预防产后子宫内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产妇160例,所有产妇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剖宫产前未作处理,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前30 min采用0.4%聚维酮碘对阴道进行消毒。对比产后两组产妇子宫内膜炎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P)。结果术后共发生32例子宫内膜炎,观察组发生子宫内膜炎12例(15.00%),对照组发生20例(25.00%),两组子宫内膜炎总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5, P=0.025);胎膜早破观察组发生子宫内膜炎5例(17.86%),对照组发生10例(3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5,P=0.009);观察组产后患者WBC、ESR、CRP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5,P=0.007;t=7.945,P=0.001;t=8.676,P=0.000);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75%,与对照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124);观察组VAS评分为(3.94±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1.0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1,P=0.010)。结论剖宫产前聚维酮碘消毒阴道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子宫内膜炎,但不能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率或改善切口愈合。
杨旭东赵冬梅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内膜炎聚维酮碘
应用硬质灭菌盒包装手术器械高温灭菌1587套被引量:4
2016年
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器械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灭菌包装材料也随之出现,正确选择并合理利用包装材料,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率、并有效控制成本支出的最终目的。包装是灭菌技术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包装能够便于气体的穿透,灭菌后能有效地阻止微生物通过材料侵入内部,使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
裴玉芳赵冬梅王利鹏马晓玲杨旭东李冬梅
关键词:手术器械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发展,它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随着病情反复发作、急性加重,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以老年人居多,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本文对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赵冬梅董绍臣张玮宸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依从性肺部疾病有害气体
尿道碘伏消毒法防治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前在尿道内注入碘伏对防治导尿管有关的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方法妇科保留导尿后置尿管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用无菌操作技术行保留导尿术,试验组在常规无菌导尿术的操作基础上,从尿道外口注入0.5%碘伏进行尿道内完全消毒。观察2组留置尿液标本并进行化验检查。结果试验组在第6、9和12天尿路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第3、15、18天的泌尿系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前尿道内内注入0.5%碘伏可有效减少留置尿管早期尿路感染几率。
杨旭东赵冬梅
关键词:碘伏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细菌培养
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否应用激素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01至2017-10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224例,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升高及是否采用激素治疗。分成4组:血EOS增高激素治疗组(1组),血EOS正常激素治疗组(2组),血EOS增高非激素治疗组(3组),血EOS正常非激素治疗组(4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CAT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试验。4组均给予吸氧,抗炎,平喘及化痰等一般治疗外,1组及2组加用激素治疗,治疗1周后复查,对4组的FENO、评估CAT评分;计算住院时间及出院3个月后再住院率。结果4组年龄、性别、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前后FENO及血EO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3个月再住院率方面,1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且3个月再住院率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宜应用激素治疗。
董绍臣于鸿敏赵冬梅乔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再住院率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常规、肺功能、NT-proBNP、心彩超、动脉血气分析及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炎,化痰及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10 mg,1次/d口服抗凝治疗。对两组治疗30 d后心脏彩超、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肺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32.7±3.8)mmHg vs.(51.2±2.7)mmHg];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467.7±5.4)m vs.(397.8±4.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6±3.7)mmHg vs.(63.7±4.5)mmHg],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3.6±3.7)mmHg vs.(49.7±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于COPD合并PH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董绍臣赵冬梅张玮宸尹小波苗娜乔华董月华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利伐沙班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DCA循环方法质量控制普外科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包2399个被引量:6
2017年
PDCA循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的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即通过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反复循环,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以达到预设的目标。我院共有3个普外科病区,平均每个月的手术量近200台,大型手术多,手术器械中大型实质性器械如胃肠拉钩、腹腔拉钩等占器械总数的1/3,在常规采用医用无纺布包装消毒灭菌过程中,器械包因超大、超重、冷却等原因湿包及破损包发生率较高。
裴玉芳杨旭东齐艳云赵冬梅
关键词:手术器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