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肺癌
  • 4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1篇血小板
  • 1篇亚群
  • 1篇因卡膦酸二钠
  • 1篇预后评估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肺癌
  • 1篇溶骨性

机构

  • 3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慧娟
  • 6篇张米娜
  • 5篇张国伟
  • 5篇马智勇
  • 5篇李鹏
  • 4篇闫相涛
  • 2篇杨金坡
  • 2篇张晓娟
  • 1篇徐本玲
  • 1篇马杰
  • 1篇秦鹏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检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
2016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的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的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的差异。结论在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是PD-1+PBMC比例升高的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李鹏秦鹏张国伟闫相涛张米娜杨金坡张晓娟王慧娟徐本玲马智勇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淋巴细胞亚群
靶向治疗背景下非小细胞肺癌传统化疗的地位与发展被引量:15
2015年
近年来随着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快速发展,传统化疗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少,而如何定位并合理地应用传统化疗药物,使患者从中得到最大的获益,在当前仍是不可忽视的命题。为此,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本文指出无论有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传统化疗仍有许多不可替代之处,并且演变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从而明确了靶向治疗背景下传统化疗的地位。同时通过对化疗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研究和发展的阐述,指出未来传统化疗必将"靶向化"的发展方向。
张国伟王慧娟张米娜李鹏马智勇
关键词: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
Cbl-b预测Ⅰ-Ⅲ期NSCLC患者预后并影响A549中PD-L1表达
李鹏闫相涛张国伟张米娜杨金坡张晓娟王慧娟马智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0例患者,均由病理证实为NSCLC,均接受含铂双药方案化疗,应用生存分析,探讨影响PFS的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病理类型、NLR及PLR与中位PFS显著相关。经过COX多元回归模型校正分析,病理类型、转移脏器数目、PLR与不良的预后相关。结论在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中,PLR具有预测PFS的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数据证实本研究结果。
李鹏闫相涛张国伟张米娜王慧娟马智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
肺癌风险预测及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治疗优化
王慧娟张国伟李鹏马智勇马杰张米娜闫相涛牛媛媛程瑞瑞
课题以2007年至2015年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血液、组织标本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数据。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患者肺癌易感性的可能因素,影响患者治疗的可能预后因素及毒性预...
关键词:
关键词:肺癌肿瘤治疗
因卡膦酸二钠对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采用因卡膦酸二钠的治疗效果。方法45例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2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密度,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99±0.37)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29±0.76)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7.53±1.82)、(7.56±1.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使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痛,恢复机体活动能力,发挥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良好。
张米娜王慧娟
关键词:溶骨性骨转移小细胞肺癌因卡膦酸二钠疼痛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