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春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12种杨树品种幼苗期生长状况对比被引量:3
- 2016年
- 以北抗、0 8 等系列的1 2 种引进速生杨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幼苗期成活率、保存率、胸径、新梢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 2 种速生杨幼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生杨各品种成活率在84. 1 2 % ~ 1 0 0 % 之间,其中成活率较高的为0 8 - 0 1 ,08 - 0 7 和北抗1 6 - 2 7 ; 保存率在68.42% ~ 100%之间,较高的为08 - 07、北抗16 - 2 7 和08 - 0 1 ; 胸径生长量在0. 13 ~ 1. 35cm 范围内,较高的为08 - 09,08 -03, 08 - 0 1 ; 新梢生长量在19.39~103. 88cm 范围内,较高的为北抗1 6 - 2 7 、北抗1 6 - 8 和08 - 0 3。通过隶属函数值进行排序, 08 - 0 1、北抗16 - 2 7 和08 - 0 9 等3 种速生杨品种幼苗期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生长适应性较好,可以作为该区防护林造林优良品种。
- 黄雅茹赵英铭高君亮马迎宾余新春张格张瑞孙非郝玉光
- 关键词:杨树适应性
- 科尔沁沙地“生境岛屿”面积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加剧景观破碎化进程,导致产生一系列相互隔绝的"生境岛屿"。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18个不同大小丘间低地为研究对象,将丘间低地视为"生境岛屿",探讨"生境岛屿"面积对植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物种多样性保护方案。结果表明:物种对生境破碎化的敏感性不同,第I类物种主要分布在小面积岛屿(如乌丹蒿、芦苇、野豌豆);第II类物种主要分布在大面积岛屿(如胡枝子、画眉);第III类物种主要分布在中面积岛屿(如刺藜、苦参);第IV类物种在大岛、中岛、小岛均有分布(如黄柳);在累加岛屿面积相同时,总物种数为中岛组合>组合岛>大岛组合>小岛组合;沙生植物物种数为组合岛>中岛组合>大岛组合>小岛组合;草甸植物物种数为中岛组合>组合岛>大岛组合>小岛组合;草原植物物种数为组合岛>中岛组合>大岛组合>小岛组合。探讨"生境岛屿"面积对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将为半干旱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武晶余新春刘志民侯宪章钱建强邢宝振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境丧失斑块
-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规律初探被引量:9
- 2015年
- 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中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为对象,运用树干解析方法对树高、径生长和材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人工栽植的樟子松长势良好,樟子松防护林的初始成熟龄为24年;树高生长在12年(0.632m·a-1)之前为速生期,15年树高生长降为0.517m·a-1,在18年达到最大值0.634m·a-1;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6年开始,18年达到最大值1.039cm·a-1;材积在第21年达到最大值0.108m3·a-1,达到最大值之前,樟子松材积在第12~15年和第18~21年生长速度减缓。平均木、优势木和园林木的树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优势木与平均木、园林木的胸径生长量在F检验下差异显著(p<0.05);在第15年以前,优势木、平均木和园林木的材积生长量变化均不显著(p>0.05),第18年开始优势木与平均木材积量差异逐渐显著(p<0.05),但是樟子松平均木与园林木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p>0.05)。
- 刘芳章尧想马迎宾董礼隆余新春黄雅茹
- 关键词: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
- 荒漠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探索——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例
- 2016年
- 生态系统管理是科学家与环境管理者之间的纽带,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可实现生态系统的多产出目标及其可持续性。本文在总结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乌兰布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例,针对该区域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对其综合管理研究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
- 余新春
- 关键词:生态系统管理荒漠化
- 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2
- 2016年
- 以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1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盆栽试验,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3%、0.5%、0.7%和1.0%)Na Cl单盐胁迫条件下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盐害指数、耐盐阈值及生理特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提高了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各器官Na+浓度,降低了K+浓度,灰白滨藜变种2较其他2种植物各器官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和较高K+浓度,有利于维持较高的K+/Na+平衡;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灰白滨藜变种2叶片受盐害起始浓度、耐盐阈值及耐盐极限浓度均高于灰白滨藜变种1和四翅滨藜,最终确定出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耐盐阈值分别为0.59%、0.68%和0.63%;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3种滨藜属植物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灰白滨藜变种2(0.686)>四翅滨藜(0.532)>灰白滨藜变种1(0.102);与灰白滨藜变种1相比,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各项生理指标特征对盐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 党晓宏高永蒙仲举包蕾王珊高君亮余新春王祯仪
- 关键词:耐盐性NACL胁迫苗期生理响应
- 乌兰布和沙漠霸王与白刺秋季光合日变化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在自然状态下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的霸王与白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光合日动态.【结果】霸王与白刺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0∶00与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白刺净光合速率日均值(4.91±0.74)μmol/(m2·s)大于霸王(3.24±0.76)μmol/(m2·s);2种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与16∶00,白刺蒸腾速率日均值(4.15±0.31)mmol/(m2·s)大于霸王(2.44±0.33)mmol/(m2·s);霸王与白刺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论】相同环境条件下霸王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白刺.
- 黄雅茹刘芳马迎宾葛根巴图余新春吕永军董礼隆
- 关键词:光合特性日变化霸王白刺
-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及预测模型被引量:13
- 2017年
-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优势灌丛(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标准灌丛全部收获法测定灌丛各营养器官(枝条、叶片、根系)生物量,并分别以丛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CH)及基径(D)和丛高(H)的复合因子(D2 H)为自变量建立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EE)和F检验显著水平筛选出各灌丛种最佳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种荒漠灌丛单株总生物量干鲜比差异性显著(P<0.05),各营养器官间差异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灌丛根冠比种间差异显著(P<0.05),红砂(1.05)>霸王(1.01)>半日花(0.92)>沙冬青(0.90)>四合木(0.49);(2)根系和枝条是荒漠灌丛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占灌丛总生物量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根系生物量分配随根系径级的增加而增加;(3)5种荒漠优势灌丛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R2值均在0.85以上,且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 党晓宏高永高永蒙仲举高君亮包蕾余新春余新春王则宇
- 关键词:根茎比生物量模型
- 我国火炬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及其在沙区绿化中的建议被引量:3
- 2016年
- 火炬树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的引进树种,我国学术界对其是否为入侵树种有着争议。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了国内近40年(1976-2014年)火炬树的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查明了沙区城市(磴口县)园林绿化中火炬树的生长现状,并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沙区造林和园林绿化中如何选择利用火炬树提出3点建议。
- 余新春罗凤敏高君亮梁爱民
- 关键词:火炬树干旱区造林绿化
- 苜蓿雄性不育系高产优质杂交组合筛选被引量:3
- 2016年
- 以8个苜蓿雄性不育(株)系、4个苜蓿品种为杂交亲本,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2个组合,对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及其影响因子、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干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41.9807+0.1996X1+1.7589X2+0.3159X3+2.3152X4,分枝数和节间数是影响干草产量的主要性状;通过对杂交组合的超高亲优势和聚类分析筛选出高产组合2×Ⅱ、2×Ⅲ、10×Ⅳ、12×Ⅰ,结合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产优质组合2×Ⅱ,其干草产量为43.85g/株、粗蛋白质含量24.07%,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分别为23.79%、18.22%。
- 陈海玲徐军石凤翎余新春蔡丽艳高翠萍高霞
- 关键词: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
- 乌兰布和沙漠降水量对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降水量对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的影响,为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保护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2011—2013年固定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及分科有显著影响。降水量增加,驼绒藜群落物种数增加了5种(新增加2个科别),霸王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2个科别),四合木群落物种数增加了12种(新增加6个科别);降水量对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中1年生草本与多年生草本影响最大,对灌木与半灌木影响不大;降水量的增加提高了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有效增加了四合木群落与驼绒藜群落的相似性,减小了两个群落之间的生境差异;降水量与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600 0。[结论]研究区内降水量对3个典型灌木群落物种数、盖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
- 黄雅茹辛智鸣郝玉光董礼隆余新春葛根巴图马迎宾孔维春窦利军
-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