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琳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小肠黏膜
  • 3篇小肠黏膜下层
  • 3篇肠黏膜
  • 2篇引导性骨再生
  • 2篇猪小肠黏膜下...
  • 2篇可吸收
  • 2篇可吸收膜
  • 2篇骨再生
  • 1篇心包
  • 1篇心包膜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质丢失
  • 1篇牙齿敏感
  • 1篇牙体
  • 1篇牙体预备
  • 1篇亚胺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9篇刘玉华
  • 9篇唐琳
  • 2篇王新知
  • 1篇刘云松
  • 1篇周永胜
  • 1篇杨坚
  • 1篇刘向晖
  • 1篇李皓
  • 1篇罗志强

传媒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种可吸收生物膜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植入犬拔牙窝成骨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建立犬拔牙窝模型,采用影像学分析方法评价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骨粉颗粒Bio-Oss®(简称Bio-Oss骨粉)并覆盖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膜(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membrane,mSIS)或可吸收胶原膜Bio-Gide®(简称Bio-Gide膜),愈合4周和12周后的牙槽窝内成骨效果。方法:拔除3只比格犬双侧上下颌共计18颗前磨牙的远中根,得到18个拔牙窝,随机平均分为3大组,并分别对各拔牙窝组进行以下操作:(1)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mSIS膜(mSIS组),(2)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BG组),(3)自然愈合(空白对照组)。每大组各随机平均分为2个小组,分别于手术后4周和12周取样进行微计算机体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Micro-CT),检测评价各组牙槽窝内新骨的生长情况,比较mSIS膜和Bio-Gide膜对拔牙窝内骨再生的影响。结果:Micro-CT分析显示,mSIS组和BG组在术后4周和12周的新生骨容积比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mSIS组略高于BG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mSIS组和BG组的牙槽窝冠1/3区域新生骨容积比例显著高于中1/3及根1/3区域(P<0.05)。术后4周各组的新生骨密度值相近(P>0.05),术后12周时mSIS组和BG组的新生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12周mSIS组和BG组的新生骨小梁的数量以及排列紧凑程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mSIS略优于BG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小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屏障膜联合去蛋白牛骨基质植入拔牙窝内有利于新骨再生,mSIS膜与Bio-Gide膜的应用效果相似。
王思雯尤鹏越刘玉华王新知唐琳王梅
关键词:拔牙牙槽骨质丢失引导性骨再生
脱细胞猪心包膜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性能的体内外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体外检测作为引导性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屏障膜的脱细胞猪心包膜(acellular porcine pericardium,APP)的形貌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其体内屏障软组织长入骨缺损的作用及对促成骨的影响。方法:扫描电镜检测APP膜的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s)接种于APP膜后第1、3、7天细胞增殖情况;接种后第5天,通过鬼笔环肽+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对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hBMSCs的增殖及黏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3只比格犬、18个实验位点的牙槽嵴保存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入APP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APP膜)、BG组(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和空白组(自然愈合),术后4周和12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各组成骨情况,脱钙后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愈合情况。结果:扫描电镜下APP膜具有致密及疏松双层非对称及三维多孔超微结构。体外实验证实APP膜可以促进hBMSCs的增殖及黏附,在接种后第7天APP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BG组(P<0.05)。体内实验拔牙窝整体成骨情况:术后4周,3组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BG组间新生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组(P<0.05)。冠方成骨情况:术后4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PP组及BG组膜下方成骨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颊侧骨嵴顶相对吸收量表明:术后4周,APP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各组颊侧骨嵴顶继续降低,APP组相对吸收量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BG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P膜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及细胞
尤鹏越刘玉华王新知王思雯唐琳
关键词:心包膜可吸收膜
不同pH值对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海绵支架螯合锶离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设计不同pH值下螯合锶(strontium,Sr)的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decellulariz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dSIS)海绵支架(Sr/dSIS),以该支架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评价指标,为制备Sr/dSIS选择合适的pH值。方法:(1)Sr/dSIS制备及分组:将dSIS溶液与氯化锶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溶液pH分别为3、5、7、9,于37℃下充分反应后经冷冻干燥制得多孔支架,分别命名为Sr/dSIS-3、-5、-7、-9,以dSIS支架为对照;(2)理化性能评价:观察支架大体形貌,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微观形貌并测定孔隙率和孔径,能谱分析表面元素,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结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螯合率,比重法检测吸水率,万能力学测试机评价压缩强度;(3)生物相容性评价:采用Calcein-AM/PI活细胞/死细胞染色法评价各组支架的毒性和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效果。结果:扫描电镜下各组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孔径和孔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谱分析中Sr/dSIS-5、-7、-9组检测出锶元素的特征峰,且锶元素均匀分布于支架;官能团分析验证了Sr/dSIS-5、-7、-9组有螯合物形成;螯合率分析显示Sr/dSIS-7组锶离子螯合率最高,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支架吸水性良好;Sr/dSIS-5、-7、-9组的压缩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良好,Sr/dSIS-7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pH为7时,Sr/dSIS支架具有高锶离子螯合率以及更好的促BMSCs增殖效果,是制备Sr/dSIS支架的理想pH值。
李雨柯王梅唐琳刘玉华陈晓颖
关键词:
不同浓度的碳二亚胺乙醇溶液处理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微剪切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乙醇溶液处理牙本质表面对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和断裂模式的影响。方法:收集离体健康智齿80颗,随机分为5组,每组16颗。低速切割机暴露牙合面中层牙本质后使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进行牙本质粘接,所有试件设计为粘接半径1 mm、高3 mm的树脂柱试件。粘接时除空白组按常规步骤完成粘接外,其余4组在Ⅰ液(底涂剂)处理后,分别采用3种浓度(0.01 mol/L、0.3 mol/L、0.5 mol/L)的EDC乙醇溶液和乙醇溶剂对牙本质表面处理1 min后涂布Ⅱ液(粘接剂)完成粘接。将所有试件放入含0.5%(质量分数)氯胺T生理盐水浸泡24 h后进行微剪切实验,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试件断裂模式。结果:0.01 mol/L、0.3 mol/L、0.5 mol/L EDC处理组、乙醇溶剂处理组的即刻微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35.29±8.97)MPa、(40.24±9.68)MPa、(37.38±9.66)MPa、(37.49±7.76)MPa,高于空白组(33.81±7.98)MPa,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在各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EDC乙醇溶液处理对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强度、断裂模式没有影响。
唐琳张一李皓刘玉华周永胜李博文吴唯伊王思雯
关键词:酸蚀
不同种类聚合物对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仿生矿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含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的矿化液和同时含PAA和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的矿化液中持续2周,隔天换液,依次得到SBF@SIS、PAA@SIS、PAA/PASP@SIS支架,以未矿化的SIS支架为对照组,评价上述支架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SEM)下各组支架均呈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各组矿化支架均可见晶体附着,其中以PAA/PASP@SIS支架晶体沉积更为规则,同时可见胶原纤维增粗。能谱分析显示,3组矿化支架均可见钙、磷元素的特征峰,以PAA/PASP@SIS支架峰值最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3组矿化支架均实现了羟基磷灰石与SIS结合;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3组矿化支架压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以PAA/PASP@SIS支架压缩强度最优;各组支架均能有效吸附蛋白,以PAA/PASP@SIS组吸附能力最佳。CCK-8细胞增殖实验(周期为1、3、5、7、9 d)中,PAA/PASP@SIS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同时含PAA和PASP的矿化液制备的PAA/PASP@SIS支架与其他矿化支架相比具有更优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潜能。
陈晓颖张一李雨柯唐琳刘玉华
关键词:生物聚合物仿生矿化小肠黏膜下层
口腔固定修复临床前期教学牙体预备的反馈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估口腔医学专业固定修复前期教学中,学生进行首次牙体预备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学生初次实习牙体预备后,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牙体预备前期准备、牙体预备过程自我评估、牙体预备过程教师指导评价、牙体预备后学生自我评价4个方面,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牙体预备实习中,少部分学生存在口镜使用和体位调节不协调、不熟练的情况;牙体预备中邻面预备和边缘预备是学生认为的难点,部分学生对聚合度和倒凹去除的判断稍弱,绝大多数学生熟悉后牙铸造金属全冠牙体预备的基本知识.学生较低的自我认同感与学生较为良好的表现存在较大反差.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固定修复的前期教学中,八年制学生牙体预备训练表现较好,后期教学中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启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唐琳刘玉华刘向晖杨坚刘云松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医学专业
小肠黏膜下层/硅酸钙仿生复合支架的构建及促成血管作用探究
目的:有限的成骨活性是限制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骨组织工程的重要原因,而血管生成是骨再生的先决条件。本研究拟将天然细胞外基质SIS(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与兼具骨诱导性和血管诱导性的硅酸...
王梅陈晓颖唐琳刘玉华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硅酸钙血管化
抗敏牙膏缓解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估含有不同类型脱敏成分的抗敏牙膏缓解冷光美白术中及术后产生的牙齿敏感的效果。方法:本试验总共招募150个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过计算机生成区组随机序列将150个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50例):硝酸钾组(牙膏中的脱敏成分为硝酸钾,n=50)、氟化亚锡组(牙膏中的脱敏成分为氟化亚锡,n=50),安慰剂组(普通含氟牙膏,不含脱敏成分,n=50),试验要求受试者在诊室美白术前15 d开始使用含有相应成分的牙膏刷牙,并且延续到整个试验随访结束。每个受试者均接受一个治疗周期的诊室美白,美白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35%的过氧化氢凝胶。一个美白治疗周期包括3次美白操作,每次操作持续15 min,总计45 min。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采用100 mm长的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进行评估,观察时间点为术后即刻0 d、术后1、2、7、14、30 d。最后,硝酸钾组、氟化亚锡组、安慰剂组分别有48(96%),45(90%),46(92%)例受试者完成了整个试验随访。数据的统计学方法采用了方差分析(ANOVA)。结果:对于诊室美白产生的牙齿敏感,对3组的VAS均值进行分析,在术后即刻0 d,硝酸钾组的VAS均值为39.22±15.08,低于氟化亚锡组(47.18±12.59)和安慰剂组(52.53±1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硝酸钾组的VAS均值为38.27±16.52,低于氟化亚锡组(44.69±14.92)和安慰剂组(44.45±1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7、14、30 d,3组VAS均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化亚锡组和安慰剂组相比,术前15 d使用硝酸钾脱敏牙膏能够有效缓解诊室美白术中和术后的牙齿敏感程度。
罗志强张一唐琳刘玉华
关键词:牙齿敏感过氧化氢硝酸钾
改良猪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膜在兔下颌骨缺损早期愈合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建立两种尺寸兔下颌骨骨缺损模型,研究改良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膜在骨缺损早期愈合中的屏障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于双侧下颌骨各制备一个深度均为2 mm、直径为5 mm或8 mm的A、B两种圆形骨缺损,并分别给予以下处理:覆盖SIS膜(简称S)、覆盖Bio-Gide膜(简称G)和不做任何处理(简称O),得到AS、AG、AO、BS、BG和BO共6组(n=4)24个样本。术后4周取材,进行大体、微型CT(Micro-CT)和组织学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各组骨缺损早期愈合的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显示术后4周SIS膜完整,未见明显降解,Bio-Gide不完整,与周围组织融合;AS、BS和AG三组中屏障膜均平整覆盖于骨面,下方骨质较硬,BG组Bio-Gide向中央凹陷,下方骨质相对松软;AO、BO两组骨面明显凹陷,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Micro-CT三维重建图显示,AS、BS、AG和BG四组均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BG组中央凹陷区新生骨小梁稀疏,AO、BO组仅在缺损底部有少量新生骨小梁。Micro-CT定量结果显示,AS组骨体积分数(new bone percentage,BV/TV)(39.10%±0.79%)和骨密度(bone mineralized density,BMD)[(517.73±11.22)mg/cm^3]显著高于AO组[26.67%±1.12%,(319.81±8.00)mg/cm^3,P<0.05],但与AG组[38.15%±0.91%,(518.65±7.48)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组BV/TV(34.90%±1.35%)和BMD[(409.09±8.14)mg/cm^3]显著高于BO组[23.63%±2.07%,(171.00±16.24)mg/cm^3,P<0.05],但与BG组[33.40%±1.06%,(412.70±8.6)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O和BO组有大量脂肪空泡,仅有少许散在新生骨组织,相对稀疏,未形成岛状,与天然骨组织界限清楚。AS和AG两组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骨小梁呈岛状,表面衬有成排的成骨细胞,可见血管形成,与周围自体骨组织界限不清。BS和BG组也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但较AS、AG组稀疏,与周围自体骨组织界
李博文吴唯伊唐琳张一刘玉华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下颌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