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琳琳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羟脯氨酸
  • 3篇疗法
  • 3篇放疗
  • 3篇放射疗法
  • 3篇放射性
  • 3篇放射性肺损伤
  • 3篇氨酸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
  • 2篇化生
  • 2篇肺癌
  • 2篇SCLC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亚群
  • 1篇移植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放疗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巩琳琳
  • 5篇赵路军
  • 4篇王平
  • 2篇庞青松
  • 2篇刘宁波
  • 2篇刘维帅
  • 2篇徐利明
  • 2篇王鹏
  • 1篇伊帅
  • 1篇张宝忠
  • 1篇王军
  • 1篇关勇
  • 1篇袁智勇
  • 1篇王帅
  • 1篇魏婷婷
  • 1篇王鑫
  • 1篇陈秀丽
  • 1篇王大权
  • 1篇罗婧
  • 1篇陈曦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常山酮防治放射性肺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常山酮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常山酮组及照射联合常山酮组,每组18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常山酮组每只小鼠予常山酮灌胃1次/d,连续1个月或至处死;联合组灌胃方法同常山酮组,并于灌胃至15 d时予全肺6MV-X线单次照射12 Gy;照射组予全肺照射,照射时间及剂量同联合组;照射后24 h、1、2、4、12、20周各组随机处死3只,留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测定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示联合组小鼠各时间点肺泡炎症及(或)肺纤维化程度较照射组均明显减轻。联合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照射组,至照射后20周达统计学差异(P=0.037)。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示照射后各时间点照射组及联合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常山酮组(均P<0.05);联合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于照射后2、4、12、20周显著低于照射组(均P<0.05),TGF-β1 m RNA水平于照射后4、12周显著低于照射组(均P<0.05)。结论:常山酮可抑制胸部照射后小鼠肺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改变,这可能是通过抑制放射导致的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升高引起的,有望将常山酮开发为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新型药物。
王鹏巩琳琳王帅刘宁波庞青松赵路军王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放射性肺损伤羟脯氨酸
常山酮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常山酮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胸部照射组、常山酮用药组及胸部照射联合常山酮用药组。对照组12只,不做任何处理;胸部照射组1...
巩琳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放射性肺损伤羟脯氨酸
常山酮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研究
目的:研究常山酮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胸部照射组、常山酮用药组及胸部照射联合常山酮用药组。对照组12只,不做任何处理;胸部照射组18...
巩琳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放射性肺损伤羟脯氨酸
术后放疗在T1-2 N0 M0期SCLC治疗中的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SCLC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10年临床分期为T1-2 N0 M0期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1例SCLC患者临床资料,31例术后放疗,55例术前或术后化疗。 Kaplan-Meier法计算LR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样本数32例,5年OS率及LR率分别为52%和22%,术后是否放疗对生存无影响( P=0.52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与未行放疗者中位OS分别为47.3个月与96.8个月( P=0.561),5年LR率分别为39%与23%( P=0.93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者中位生存明显高于未行放疗者(66.7、34?6个月,P=0.016),行放疗者5年LR率亦明显低于未行放疗者(5%、75%,P=0?004)。全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为30%,术后放疗与否对患者远处转移率无影响( P=0.576)。结论术后放疗明显降低了术后N (+) SCLC患者LR率并提高了生存,而对N (-)患者反而有降低生存趋势,建议术后N (+)的SCLC患者行术后放疗。
刘维帅赵路军张宝忠巩琳琳关勇王平
广泛期SCLC不同放疗分割方式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不同放疗分割方式与广泛期SCLC患者LC与OS相关性,以明确不同分割方式与预后关系。方法2010—2015年间初治的110例广泛期SCLC患者接受放化疗,根据放疗剂量分为大分割组31例(30~45 Gy分10~15次)与常规分割组79例(54~60 Gy分27~30次)。90.9%患者临床分期为Ⅳ期。21例患者伴有脑转移。39例行PCI。 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组间分类数据行χ2检验。结果全组2年样本量为85例,全组 OS、PFS、LC 率分别为27?7%、17.5%、38.9%。大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的2年OS分别为35%与26%( P=0.886),2年PFS分别为18%与16%(P=0.560),2年LC率分别为67%和36%(P=0.159)。 PCI与否的2年OS分别为44%和18%( P=0.044)。全组共84例患者治疗失败,其中局部复发11例、远处转移41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2例。结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相似,但照射时间明显缩短,大分割放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徐利明赵路军陈秀丽王大权陈曦王鑫巩琳琳庞青松王军袁智勇王平
关键词:大分割
放射联合常山酮增强肺癌疗效及机制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放射联合常山酮对增强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疗效及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山酮组、放射组及联合组(9只/组),处理结束后第3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小鼠行免疫组化及ELISA检查,剩余小鼠继续观察存活时间及肝、肺转移情况。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处理第9天,对照组、常山酮组、放射组及联合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75.2、118.5、106.6、85.6mm。(P=0.000)。4个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39、61.5、78.5、84.5d(P=0.002)。联合组肝肺转移数目显著最少。免疫组化及ELISA结果显示TGF-β1,水平放射组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组较对照组低;肿瘤平均血管密度计数联合组明显少于放射组。对照组及放射组胶原蛋白表达较高,常山酮组及联合组胶原蛋白表达较低。结论放射联合常山酮可能会增强肿瘤治疗疗效,其潜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林润龙伊帅巩琳琳刘维帅王鹏刘宁波赵路军王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液TGF—β1变化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放疗后血浆TGF—β1变化与肺癌近期疗关系,分析其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2016年在我院39例肺癌患者疗前、疗中及疗后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TGF—β1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对应时间点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动态监测二者变化趋势。放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胸部CT等,评价肿瘤近期疗效,根据RECIST标准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结果放疗后血浆TGF—β1水平降低患者近期疗效较好(P〈0.05)。放疗开始后2、4周及放疗结束时血浆TGF—β1和疗前相比变化水平与相同时间点的CD4(+)T淋巴细胞(r=-0.581、-0.516、-0.648,P〈0.001)、CD8(+)T淋巴细胞(r=0.558、0.545、0.626,P〈0.001),以及CD4(+)/CD8(+)值(r=-0.615、-0.648、-0.598,P〈0.001)变化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TGF—β1水平下降者近期疗效较好,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
罗婧魏婷婷许昆鹏徐利明巩琳琳任凯王鑫赵路军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淋巴细胞亚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