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丽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锂硫电池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制备
  • 1篇电解质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吡咯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导率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聚吡咯
  • 1篇化学制备
  • 1篇固态
  • 1篇固态电解
  • 1篇固态电解质
  • 1篇复合材料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朱文
  • 2篇崇保和
  • 2篇张丽丽
  • 2篇赵云
  • 2篇曹政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TiO_2-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为基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TiO_2-聚吡咯(PPy)纳米阵列,再通过共热法,将单质硫颗粒负载到基底阵列中,得到S/PPy/TiO_2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结果表明,TiO_2纳米管高度有序平行排列,管径约120nm,聚吡咯均匀沉积在纳米管壁上,复合材料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61.9%。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C电流密度下,S/PPy/TiO_2纳米复合材料首次循环比容量达1155mAh·g-1,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648.4mAh·g-1,库伦效率保持在96.8%。高容量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显示出S/TiO_2/PPy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
赵云朱文张丽丽曹政崇保和
关键词: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掺杂型固态电解质Li_(1.4)Al_(0.4)Zr_xTi_(1.6-x)(PO_4)_3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2016年
以LiNO_3、Al(NO_3)_3、ZrO(NO_3)_2、NH_4H_2PO_4、Ti(OC_4H_9)_4为原料,采用修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i_(1.4)Al_(0.4)Zr_xTi_(1.6-x)(PO_4)_3(LAZTP),通过烧结得到固态电解质片。研究了Zr^(4+)掺杂取代Ti^(4+)对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了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固体电解质Li_(1.4)Al_(0.4)Zr_xTi_(1.6-x)(PO_4)_3在掺Zr量为x=0.1时具有最高的纯度、好的致密度(98%)和高的离子电导率(体电导率和总电导率分别为2.8×10^(-3)S/cm、1.4×10^(-3)S/cm)。将该样品用作锂硫电池的电解质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法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可逆容量为1187mAh/g,循环40次后可逆容量仍达990mAh/g,显示出比液态锂硫电池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张丽丽朱文赵云曹政崇保和
关键词: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锂硫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