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3篇肝硬化
  • 2篇血清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合并糖尿病
  • 2篇肝癌
  • 2篇肝纤维化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机构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鑫
  • 7篇王煜
  • 7篇张旭
  • 7篇马燕
  • 7篇马娟
  • 6篇张爱芸
  • 3篇袁娟
  • 3篇王珍珍

传媒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关系。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40例,糖尿病患者3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38例,另外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清补体C3、C4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合并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下降(P<0.05);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升高(P<0.05)。3合并组与肝硬化组相比较,乙肝肝硬化组补体C3下降更明显(P<0.05);C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升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介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与糖尿病患者之间,血清补体C3可能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娟张爱芸王煜马娟王珍珍张旭马燕刘鑫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糖尿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5种microRNAs表达的检测及miR-495对DVL-2蛋白的调控作用
目的:通过对AS患者PBMC中5种微小RNA(micro-RNA,miRNAs)表达量的检测,筛选出差异性表达的miRNAs。探讨miRNAs是否可以作为AS患者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并对miR-495在DVL-2蛋白表达中...
刘鑫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志物核细胞
文献传递
高尔基体蛋白73在甲胎蛋白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依据研究对象的纳排标准,将入组的112例HCC患者分组,其中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阳性组)79例,非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阴性组)33例;而APP阴性患者(AFP<20μg/L)65例,AFP阳性患者(AFP>20μg/L)47例。检测112例入组患者的空腹血清GP73、AFP水平,对各组中二者水平是否阳性及HBsAg是否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112例肝癌患者HBsAg阳性和阴性的GP73表达,结果显示,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血清GP73、AFP水平均明显升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单项检测阳性患者74例,阳性率66.07%;血清AFP单项检测阳性患者47例,阳性率41.96%;血清GP73及AFP联合检测阳性患者68例,阳性率60.71%,与血清AFP单项检测阳性率、阴性率比较,血清GP73、血清GP73联合AF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血清AFP阴性患者,GP73检测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达60%,与血清AFP单项检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在肝癌患者中表达与HBsAg是否阳性无相关性,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其对肝癌补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马娟张爱芸王煜张旭马燕刘鑫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
5种无创诊断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AST与PLT比值(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和Fibro Sca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其单独、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无创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HB的患者91例,根据Scheuer分级,按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S)分为3组,即无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为S0,n=32),
张旭王煜马娟张爱芸马燕刘鑫
关键词:肝硬化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钙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对血清钙(Ca)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入组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组(CHB+DM组)3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CHB组)48例、2型糖尿病组(DM组)32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水平,同时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3例,均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观察应用替比夫定治疗12周前后患者血清Ca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分别与CHB+DM组、CHB组、DM组血清Ca水平进行比较,正常对照组血清Ca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021、5.869、6.004,P<0.05);CHB+DM组与CHB组在替比夫定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5,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C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CHB+DM组血清Ca水平升高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4,P<0.05);分析CHB+DM组患者血清Ca水平与各项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血清Ca与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性(r=0.428,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可能具备一定的改善肾脏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马娟张爱芸王煜张旭马燕刘鑫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血清钙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将9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患者初治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的不同,分为阿德福韦酯(ADV)组、恩替卡韦(ETV)组、替比夫定(LDT)组,观察并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DNA(HBV DNA)、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肾小球滤过率采用MDRD简化公式计算:186×血清肌酐-1.154×年龄-0.203,女性为上述公式计算值×0.742。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观察治疗52周时的临床疗效,3组患者在治疗24周及52周时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与基线相比较,ADV、ETV、LDT对e GF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52周与基线相比较,ADV组、LDT组e GFR较基线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较基线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52周时e GFR与基线相比,e GFR低于90 m L/(min·1.73 m2),ADV组、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e GFR高于90 m L/(min·1.73 m2),ADV组、LDT组患者e GFR的上升值和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后e GFR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王煜马娟袁娟王珍珍张旭马燕刘鑫张爱芸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肾小球滤过率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是器官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共同环节。然而,目前ER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功能性的改变及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尚不明确。总结了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表明ERS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过度的ERS会对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会促使凋亡。但对于ERS介导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还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对肝细胞疾病与ERS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肝脏疾病的治疗将会更加有的放矢。
张旭王煜马娟王珍珍袁娟马燕刘鑫
关键词:肝硬化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收集肝癌患者的凝血四项(TT、PT、APTT、FIB)、D-二聚体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与肝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索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肝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刘鑫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凝血指标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咳嗽、持续低热、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是PC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数为(1~400)个/μL;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PCP患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如动脉血氧分压<70 mmHg联合强的松治疗,如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予以相应的治疗;其中3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大多数患者因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且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病情好转的患者。结论 PCP主要发生在AIDS晚期,如AIDS患者有低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且胸部CT表现为间质纹理增粗、模糊或呈磨玻璃状阴影,需留心AIDS合并PCP的可能,应早期给予SMZco治疗,严重患者可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张旭王煜马娟张爱芸马燕刘鑫
关键词: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