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59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油田
  • 11篇盆地
  • 10篇油藏
  • 10篇储层
  • 7篇油气
  • 3篇断块
  • 3篇断块油田
  • 3篇剩余油
  • 3篇水处理
  • 3篇松辽盆地
  • 3篇区长
  • 3篇钻井
  • 3篇陇东油田
  • 3篇构造应力
  • 3篇含水
  • 3篇非均质
  • 3篇高含水
  • 3篇采油
  • 2篇党建
  • 2篇地层

机构

  • 5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作者

  • 57篇王平
  • 5篇王钧科
  • 3篇王琨
  • 3篇南天界
  • 2篇姜洪启
  • 2篇郭世侯
  • 2篇潘会芳
  • 2篇赵冀
  • 2篇黄宏权
  • 2篇何秀琼
  • 2篇洪淑新
  • 2篇王倩
  • 2篇金玉东
  • 2篇马华丽
  • 2篇惠延安
  • 2篇张德军
  • 2篇杨连华
  • 2篇乔秀云
  • 2篇杨绍辉
  • 2篇蒋凯军

传媒

  • 5篇钻采工艺
  • 5篇石油政工研究
  • 4篇石油学报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节能与环保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复式油气田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油气井测试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2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大庆高等专科...
  • 1篇石油工业技术...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高新技术...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抽油机电机节能保护器在陇东油田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引进抽油机电机节能保护器,采用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和电机断相、过载保护模块,大大改变了抽油机电机轻载、低效、高能耗、易烧毁的运行状态,提高了功率因数,使电网、供电线路的损耗大幅度减低,提高了变压器容量,负载率大大提高。
王钧科王平杨绍辉王琨
关键词:抽油机节能保护器油田
碳酸盐岩串珠状地震相储层自身要素研究及高效井轨迹优化——以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奥陶系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高效井与串珠状地震相储层的关系。提出了峰谷能量指数的概念,指数越大,串珠状地震相储层越发育。若强串珠状地震相发育伴生断裂,则储层发育规模较大;串珠状地震相位于缝洞系统的相对高部位,则一般油柱高度大,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对于强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处较为合适;对于弱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之下的零相位之上较为合适。塔中西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具备四项要素(峰谷能量指数大于17 000、伴生断裂发育、处于缝洞体系高部位、目的层井轨迹位于储层顶部)的强串珠状地震相储层,钻井易高产稳产。
王平胡太平谢恩江杰张敏丁肇媛齐凤林
论油气再运移──复杂断块油田形成条件系列论文之三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指出再运移是油气二次运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再运移中油气形成大规模连续相;毛管力对油气移动不起制约作用;运移途径十分集中,可能具有极高的运移速度。复杂断块油田内断层发育期中再运移以纵向再运移为主。油气差异分离是再运移中出现的重要现象。
王平
海相碎屑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组合类型和微观结构类型3个层次内容,研究区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可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其中,Ⅰ型非均质具有均质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原生孔隙型2种孔喉组合。在驱油过程中,非均质内绕流现象明显,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Ⅱ型非均质具有钙质斑块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次生钙质斑块型孔喉组合。驱油过程中,受钙质斑块遮挡作用影响,非均质内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Ⅲ型非均质发育均质细粒结构和原生孔隙型孔喉组合,驱油效果差,剩余油呈连片状分布。3种非均质类型中,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最大,Ⅱ型次之,Ⅲ型最小。在纵向上,油层非均质自下而上具有Ⅲ型—Ⅱ型—Ⅰ型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从研究区的西北部到东南部,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Ⅱ型和Ⅲ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孙廷彬林承焰崔仕提张曙振王平王玲
关键词:微观非均质性微观结构剩余油分布
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下组油藏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开发后期调整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以八区克下组油藏为例,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结合油藏实际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趋势面的控制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王平袁述武胡虎踞金萍
关键词:油藏描述储层建模趋势面
中高含水井油套管碱性缓蚀技术
2003年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 )发育及H2 S、CO2 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 ,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 ,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 - 9碱性防腐技术 ,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这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能有效抑制含H2 S、CO2 及SRB的高矿化度水中N80油套管的腐蚀 ,同时通过添加硫脲及表面活性剂对目标分子的复配 ,使缓蚀效率进一步提高。
吴宗福李仲恺黄宏权南天界王平王大创
关键词:油管套管含氮杂环化合物
洼60块稠油油藏吞吐后期二次开发研究与实践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洼60断块区蒸汽吞吐后期原油产量递减加快、吞吐效果变差、油井出砂、油层动用不均等开发矛盾,开展以精细油藏描述、开发潜力评价为基础的二次开发研究。研究表明,利用井间加密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叠置水平井等技术可提高该块采收率36.3%,实现稠油老区的二次开发。洼60断块区二次开发的成功为同类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龚姚进李培武王平
关键词:蒸汽吞吐SAGD二次开发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期调整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决定了砾岩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尤其是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两快"、"两低"现象,即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注水利用率低,剖面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剩余储量难以调动,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难度较大。根据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特点,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提出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根据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成果实施二次开发调整,新井初期产能及剩余油与数模剩余油研究及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0%,表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制定高效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林军王平胡虎踞郝卫国赵文苹
关键词:砾岩油藏剩余油历史拟合
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储层成岩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凝灰质特殊储层表现为强成岩作用下特殊蚀变矿物的混杂共生组合特征,该文重点对其特殊储层成岩蚀变与物性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成岩作用的特殊性在于:还原、pH碱性条件、富Fe2+以及富碱金属钠元素的流体环境下的火山凝灰岩以及含火山凝灰质的砂泥岩成岩蚀变,受构造和断裂影响明显,柯绿泥石、钠板石、钠长石化、菱铁矿等混杂共生组合对成岩物性具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毛庆云张民志姜洪启潘会芳王平
关键词:钠长石化菱铁矿海拉尔盆地
志丹油田樊川区长6油层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分析、岩心物性及测井资料分析,对樊川区延长组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樊川区长6储层为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沉积微相以及前三角洲亚相。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砂岩。研究区成岩作用较强烈,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交代作用使储层的物性降低,而溶蚀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研究区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孔隙度较好但渗透率较低,属于中孔低渗储层。综合沉积、砂体、成岩、孔隙结构、物性等参数,可将樊川区长6储层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分别为粒间孔-溶孔型组合、溶孔-粒间孔型孔隙组合、粒间孔型孔隙组合和溶孔-粒间孔型的孔隙组合。其中,Ⅰ类储层是区内延长组最好的储集层,长61和长62油层亚组均有分布。Ⅱ类储集层是区内延长组较好的储集层,主要分布在长61油层亚组。Ⅲ类储集层是区内延长组较差的储集层,样品主要集中在长61油层亚组。Ⅳ类为非储层,该类样品在长62和长63油层亚组各有个别样品分布。
李勇王平孙明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类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