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燕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3篇用药
  • 3篇处方
  • 2篇丹参
  • 2篇丹参川芎嗪
  • 2篇丹参川芎嗪注...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注射液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门诊
  • 2篇基本药物
  • 2篇合理用药
  • 2篇参芎
  • 2篇参芎葡萄糖
  • 2篇参芎葡萄糖注...
  • 2篇成本-效果分...
  • 2篇处方指标
  • 2篇川芎
  • 2篇川芎嗪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雅安职业技术...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中伦文...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8篇田燕
  • 7篇胡明
  • 2篇周乃彤
  • 2篇杨男
  • 2篇朱星月
  • 1篇廖文
  • 1篇张远
  • 1篇龙恩武
  • 1篇吴行伟
  • 1篇米源
  • 1篇林腾飞
  • 1篇边原
  • 1篇方煜
  • 1篇冯双
  • 1篇吴越
  • 1篇吴丽
  • 1篇彭亮
  • 1篇杜姗
  • 1篇宋浩伟
  • 1篇熊欢

传媒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 1篇中国研究型医...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TOPP/START标准2014版在住院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的心血管系统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5月年龄≥65岁老年患者住院医嘱,以2014版STOPP/START标准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66例,男性140例(52.6%),女性126例(47.4%),平均年龄(75.3±7.3)岁,疾病诊断数平均为(6.1±3.3),且超过5种者占62.8%;出院带药数平均为(5.0±3.3),其中超过5种者占54.0%。老年患者常见或重要的合并症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脑卒中,分别占总样本的58.6%、44.7%和28.9%。通过抗栓标准的综合评价,74.4%的老年患者需要通过物理方法或抗栓药物进行治疗,29.3%的患者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通过STOPP/START标准审查出的病例风险多为1项,用药遗漏情况较用药不适当情况突出,占33%。利用STOPP标准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且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最多,占25%,重复用药及噻嗪类利尿药使用的不适当情况分别占21%和17%;利用START标准发现用药遗漏发生率较高的前3位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他汀类药物,分别占42%、33%、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疾病诊断数、外周血管疾病、是否有抗栓治疗指征、是否进行抗凝治疗这5种因素对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有影响。结论 STOPP/START标准在住院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用药评价中具有积极意义,但仍有必要制定针对我国老年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
边原龙恩武吴行伟吴丽熊欢冯林林田燕张远杜姗吴越
关键词:住院老年医学心血管系统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合理用药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制度实施前后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运用合理用药分析指标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制度实施后,患者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从3.55种下降为3.28种;通用名药品、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从91.47%、77.71%增长为93.33%、78.15%;就诊使用抗生素、注射剂、激素从58.21%、34.88%、10.70%下降为56.42%、29.21%、7.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度实施后,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用药指标情况有所改善,但离合理用药目标仍有差距。
田燕廖文胡明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丹参川芎嗪和参芎葡萄糖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和参芎葡萄糖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效果为心绞痛改善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有效率,采用间接Meta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而获得;成本指直接医疗成本。结果以心绞痛改善率为效果指标,丹参川芎嗪与参芎葡萄糖的有效率分别为88.35%和94.15%,成本分别为3864.45元和4201.02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8.03。以心电图改善率为效果指标,丹参川芎嗪与参芎葡萄糖的有效率均为85.55%,成本分别为3864.45元和4210.81元。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结论与参芎葡萄糖相比,丹参川芎嗪可能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田燕林腾飞胡明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成本-效果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基于Meta分析方法间接比较这两种药品的临床疗效,基于国内常规治疗方案和费用水平进行成本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1 305例患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方案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方案的平均总有效率分别为89.63%和94.11%,成本分别为3 855.29和4 198.68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3.01、44.61;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6.65,即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方案每增加1%的平均有效率需额外花费76.65元,高于我国居民日均可支配收入(60.18元)。敏感性分析支持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结论: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相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能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此结论有待基于RCT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予以验证。
田燕方煜胡明
关键词:脑梗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META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我国低价药品目录的品种及价格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低价药品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网站,收集低价药品清单中相关药品说明书;计算全国各省2009年1月—2014年8月不同企业品种中标价格对应的最高日均药品费用、最低日均药品费用等指标。结果:(1)低价药品清单中包含533种通用名药品,和基本药物品种的重合率为51.59%;97.56%的低价药品种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中标价格对应的最高日均药品费用和最低日均药品费用的差值为0.01元-30.96元;89.1%的西药品种剂型低于限价标准。(3)不同低价药品生产企业中标价的日均药品费用差为0.01元-19.35元;92.13%的中成药品种低于限价标准。讨论:低价药品清单纳入品种缺乏严谨论证;低价药品定价的合理性和效果尚需验证;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仍需明确。
杨男田燕宋浩伟宋民宪彭亮胡明
关键词:基本药物医保目录
20家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及处方行为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评价新医改实施第二阶段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及处方行为改善情况,为医改实施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在四川省内选取13家乡镇卫生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取2013-2015年1、4月门诊处方共3397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与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2013、2014、2015年的处方平均费用(元)分别为27.81、31.20、34.93,呈逐年增加趋势,低于参考标准;平均处方药品数分别为2.998、3.102、3.035,高于参考标准;通用名使用率分别为99.46%、98.18%、99.53%,低于参考标准;处方基本药物比例分别为90.63%、94.49%、94.84%,低于参考标准;抗菌药物处方率分别为49.76%、48.18%、46.80%,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参考标准;注射剂处方率分别为17.31%、25.00%、17.34%,基本符合参考标准,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激素处方率分别为9.555%、9.635%、10.10%,基本符合参考标准,但乡镇卫生院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新医改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和不规范行为,需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米源朱星月田燕周乃彤胡明
关键词:新医改合理用药处方指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用药指标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的用药监测指标(SDUIs),通过实证调研评价分析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门诊用药的现状。方法于四川省共抽取6个样本市,各样本市抽取1~3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处方。收集样本医疗机构2012年1月-2015年4月,每年1、4、7、10月的每月30张门诊处方。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的品种数为3.02种,处方药物使用通用名的百分比为90.33%,处方药物含抗菌药的百分比为40.09%,处方药物含注射剂的百分比为14.46%,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比为83.27%,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为93.05%,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66.04元。结论总体来看,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用药指标在2012-2015年间没有显著变化,部分指标的合理性较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
朱星月田燕周乃彤胡明
关键词:处方指标
我国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系统评价和质量评估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对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质量评估,了解国内中药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CNKI、VIP、万方和Sinomed四个中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月收录的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性文献;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采用BMJ guideline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药物经济学文献共304篇。对发表时间、期刊杂志、作者分布、基金资助、研究疾病、评价药物、研究设计、评价方法、成本测算、产出指标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文献总体得分为0.59。结论:目前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存在缺乏基金支持、质量总体偏低、研究视角不明确、研究设计缺乏依据、成本测算局限及错误、产出指标可比性差等问题。建议制定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规范研究路径;建立合理的中药产出指标,增强临床可比性;加强临床和学术合作,提高研究质量。
杨男范红媛田燕冯双邓朋庆胡明
关键词:中药药物经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